信宜泄火的小巷子,信宜清凉小巷弄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17:38:14 来源:原创内容

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在信宜老城区拐角处,藏着几条特别的小巷子。这些巷子窄得两人并肩走都嫌挤,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墙角的青苔绿得能滴出水来。本地人管这儿叫“泄火巷”,这名字听着有点玄乎,但走进去你就懂了。

正午太阳最毒的时候,你从大马路拐进巷子,像突然掉进了一口深井。巷子两边的骑楼把阳光剪成了细条,凉飕飕的风不知从哪个缝隙钻出来,贴着你的皮肤滑过。那种凉不是空调房里干巴巴的冷,是带着泥土味和玉兰花香的风,轻轻柔柔就把暑气带走了。

巷子里的老手艺

巷子深处有位陈伯,摆了叁十年凉茶摊。他的摊子就一架叁轮车,车上十几个锃亮的铜壶。“年轻人,试试我的雷公根?”他舀茶时总会和过路人唠两句,“这巷子啊,墙是糯米浆混黄泥砌的,冬暖夏凉。老房子间距巧,穿堂风自己会找路。”他说的“信宜泄火的小巷子”,不单指这凉快的环境,更指那份能让烦躁心思慢慢静下来的劲儿。

我在陈伯旁边的小凳上坐下,捧着那碗深褐色的凉茶。刚入口是苦的,可回味却有点甘甜。几个老街坊凑在巷尾下象棋,棋子落在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声响。有个摇蒲扇的大爷眯着眼打盹,脑袋一点一点的。时间在这里好像走得特别慢,慢得让你忘记手机里那些未读消息,忘记明天要交的报告。

说实话,刚进来时我还惦记着工作上那点糟心事。可在这坐了会儿,听着巷子里的市井声音——远处隐约传来的叫卖声,谁家窗口飘出的电视声,自行车铃铛的叮铃声——心里那把无名火,不知什么时候就熄了一半。

住巷口的李姐是裁缝,她说这巷子是个天然调温器。“叁伏天别人家要开空调,我们家开个电扇就够。”她边踩缝纫机边说,“下午叁四点最热那阵,巷子反而开始通风。老辈人盖房子时就琢磨透了,这叫人顺应天时。”她指了指屋檐下挂着的风铃,铃铛偶尔发出细微的声响,那是风在巷子里穿行的证据。

天色渐晚,巷子里的光线由清亮转为柔和。放学的小孩追逐着跑过,惊起了墙头的麻雀。我起身准备离开,发现那碗凉茶已经见了底,唇齿间留着淡淡的甘味。陈伯朝我点了点头,继续擦他的铜壶。走出巷口时,摩托车尾气和热浪再次扑面而来,但心里却像被那条信宜泄火的小巷子洗过一样,莫名地踏实下来。

这些巷子没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,它们只是静静地待在城市的角落里,用自己独特的方式,给燥热的生活送去一丝清凉。下次心里堵得慌时,或许你也可以找条这样的小巷子走一走,坐在石阶上发会儿呆,让穿堂风把烦恼一点点带走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