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山小区上课约茶,乳山小区学习品茶相约
午后那杯茶的缘分
你说这事儿巧不巧?上周叁我刚搬来乳山小区,正收拾着满屋子的纸箱,就听见隔壁传来轻轻的敲门声。开门一看,是个穿着棉麻衬衫的大姐,手里端着个木托盘,上面摆着两杯冒着热气的茶。“新邻居吧?咱们这儿周叁下午有堂茶艺课,要不要来试试?”她说话时眼角弯弯的,那茶香已经飘了过来,是茉莉花的味道。
后来我才知道,这乳山小区上课约茶的活动已经办了叁年多。发起人是住六号楼的陈老师,退休前在茶科所工作。他说当初就是几个老邻居凑在一起喝茶聊天,后来想喝点不一样的,就慢慢变成了每周一次的茶课。现在每次都有二十来人参加,从九十岁的王爷爷到刚工作的九零后都有。
昨天是我第二次参加乳山小区学习品茶相约的活动。这次讲的是滇红,陈老师带来的茶饼用棉纸包着,边缘都磨得发亮了。“这茶是我十年前去凤庆收的,”他一边温壶一边说,“你们闻闻这干香,像不像话梅糖?”大家轮流捧着茶饼闻,有个小女孩惊呼:“真的!还有蜜饯的味儿!”
其实最打动我的不是茶的知识,是那种慢慢流淌的氛围。李大妈每次都会带自己烤的小饼干,赵医生总爱讲他下乡时遇到的茶事儿。我们围坐在社区活动室的旧藤椅上,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上画出一道道影子。水沸的声音,盖碗碰撞的清脆,还有偶尔响起的笑声,这些声音编织成了特别的午后时光。
记得第一次去的时候,我还分不清铁观音和毛尖的区别。现在虽然还是半懂不懂,但已经学会在泡茶时静下心来。陈老师常说:“喝茶喝的是当下的心情。”上周下大雨,我们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喝老白茶,那种温润的滋味,到现在舌尖还记得。
上个月小区改造,活动室暂时不能用。我们都以为要停课了,结果住一楼的张姐直接把大家请到了她家客厅。那天我们挤在沙发上、凳子上,甚至还有两个小朋友坐在瑜伽垫上。虽然空间小了,但那种亲密感反而更浓了。陈老师笑着说:“看来喝茶不在乎地方大小,关键看身边坐的是谁。”
这周叁又要上课了,据说这次要尝安溪的新茶。我已经和王爷爷约好要坐在一起,他答应教我辨认岩茶的火工。想想真有意思,原来在城市的高楼之间,也能找到这样温暖的小角落。或许这就是生活的味道吧,像一杯刚沏好的茶,需要慢慢品,才能尝出里面的甘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