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宁晚上10点还有小巷子吗,常宁夜间小巷存在吗
常宁的夜与巷
前几天和朋友聊天,他突然问我:"你说,常宁晚上10点还有小巷子吗?"这话倒把我问住了。我住在常宁好些年,还真没仔细琢磨过这事。
昨晚特意出门转了转。晚上十点的常宁,主街上还挺热闹,烧烤摊飘着香,便利店亮着灯。但往老城区走,情况就不太一样了。那些熟悉的小巷子确实都在,只是安静了许多。青石板路在路灯下泛着光,两旁的窗户大多暗着,只有零星几家还透出电视机的蓝光。
走到南正街那条巷子口,看见几个街坊坐在竹椅上摇扇子。我问他们这么晚还不休息,一位大爷笑着说:"这条巷子走了几十年,晚上坐这儿吹吹风,踏实。"确实,这些巷子不光是用砖石砌的,更是用日子堆出来的。
不过我也注意到,有些巷子确实变了。比如连接解放路和培元路的那条短巷,去年两边还都是老住户,现在临街的墙开了叁四家奶茶店和小酒吧,晚上十点正是上客的时候。这倒让我想起朋友问的"常宁夜间小巷存在吗"——存在是存在的,只是存在的样子不太一样了。
往粮站后面的巷子走,又是另一番光景。这里没怎么开发,晚上十点几乎看不到人,只有几盏老式路灯投下昏黄的光。空气里有潮湿的青苔味,偶尔传来电视节目的声音。这种巷子白天走着觉得普通,晚上却别有味道,像是城市的另一张面孔。
碰见个送外卖的小哥,他说最喜欢晚上接这片的单。"巷子窄,汽车进不来,我们电动车灵活。有些老顾客住得深,晚上十点想吃宵夜,我们就熟门熟路地穿巷子送过去。"原来,这些巷子在深夜还承担着这样的功能。
站在巷口往里看,忽然明白这些巷子对常宁意味着什么。它们不只是通道,更是这座小城的记忆。新城区宽阔马路两边的高楼当然气派,但只有走进这些曲曲折折的巷子,才能闻到常宁真正的气息——那是夏夜栀子花的香味,是厨房里飘出的家常菜香,是几代人生活留下的温度。
常宁夜间小巷存在吗?走着走着,我好像找到了答案。它们确实都在,只是以不同的方式活着。有的热闹,有的安静,有的变了模样,有的还守着原来的节奏。但只要你走进去,就能感受到那种只属于常宁的味道。
回到家已经快十一点,推开窗还能看见远处巷子里的点点灯火。这些巷子就像常宁的毛细血管,白天不太起眼,到了晚上,当整个城市慢下来,它们才开始讲述最真实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