邢台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,邢台品茶评选活动工作坊
要说最近咱们邢台茶圈里什么话题最热,那必须是邢台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掀起的这股风潮。街坊邻居碰面聊不上叁句,准会提起这事儿——您瞧瞧,连隔壁七十多岁的老李头都揣着自家珍藏的普洱报名去了,这劲头可真是少见。
说起来啊,这家工作室的动静闹得挺大,但人家可不是简单办个比赛。他们那个邢台品茶评选活动工作坊每周叁下午准点开课,我上周特意去转了一圈。刚进门就被那股茶香给镇住了——整整叁排长桌摆满了盖碗茶具,二十多位茶友正低头闻香,那专注劲儿跟考场上的学生似的。
一场别开生面的茶会
负责讲解的小姑娘手法特别麻利,边冲泡着当季的龙井边跟我说:“咱们这儿不搞花架子,就让大家实实在在喝明白。”她顺手把茶汤分进几个品茗杯,“同一批茶,用不同水温泡出来的味道能差出二里地。”这话把我逗乐了,可细品还真是这个理。
坐在我旁边的是个年轻妈妈,她说来这儿之前总觉得喝茶是老人家的事,现在可算摸着门道了。“原来茶也能喝出这么多故事!”她举着茶杯对着光仔细端详,那神态让我想起在古董市场挑宝贝的行家。
要说最热闹的还得数每月底的斗茶环节。那场面,各路茶友带着自己的心头好来打擂台,有时为了一泡茶的滋味能争论半个钟头。不过争归争,最后总能笑着互相添茶——这大概就是茶的魅力吧?
我特别留意到,工作室墙面上挂着一幅很有意思的地图,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河北各地的茶叶流通路线。负责人老张告诉我,他们正在尝试把本地野酸枣叶和传统茶叶拼配,这个创新思路倒是挺让人期待的。
记得有个周末的品鉴会上,来了位特别的客人。这位穿着中式褂子的老先生静静地品了六道茶,临走前才亮明身份——竟是省茶叶协会的资深评委。他拉着老张的手说:“能把茶事办得这么接地气又不失专业,你们这个邢台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确实用了心。”
现在每次路过工作室,总能看到里面人影攒动。玻璃门上贴着的活动预告总是新的,有时是教年轻人调饮冷泡茶,有时又组织老茶客探讨存茶技巧。这种活力让整条街都跟着生动起来,连隔壁文具店的老板都开始往店里添置茶具了。
上回遇到老张忙里偷闲在店门口歇脚,他捧着保温杯跟我说起接下来的打算:“想着把咱们邢台历史上的茶马古道故事整理整理,下次活动时好好讲讲。”阳光照在他那件洗得发白的茶人服上,那笑容里透着踏实。
转眼这个由邢台品茶评选活动工作坊掀起的茶热已经持续了小半年。昨晚散步时看见工作室里灯火通明,新一批学员正在学习盖碗的使用手法。那些小心翼翼的动作里,藏着对传统文化最真诚的敬意。或许要不了多久,这些茶友中又会冒出几个让人惊喜的泡茶好手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