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田哪里找叁百块的爱情,和田叁百元爱情在哪寻
初闻叁百块的爱情
朋友在电话那头神神秘秘地说:“听说和田有个地方能找到叁百块的爱情?”我差点把茶水喷出来。叁百块?现在街边吃顿像样的抓饭都要五六十,叁百块能买到什么爱情?可这话像根羽毛似的,在心上挠啊挠的,让人坐不住。
周末闲着也是闲着,我干脆坐上班车去了和田的老城区。巷子窄得摩托车都得侧身过,土墙上的雕花都模糊了,可生活气息浓得化不开。馕坑里飘着芝麻香,卖土陶的老大爷眯着眼睛打盹,几个小孩追着足球跑过,扬起细细的灰尘。我在这片老巷子里转悠,心里直嘀咕——这地方,真能有传说中的叁百块爱情?
走到一个十字路口,看见个卖烤包子的维吾尔族大叔。他的摊子简单得很,就一个馕坑,一盆馅料,可排队的人拐着弯。“叁个烤包子,”我递过六块钱,“大叔,跟您打听个事儿,听说这儿能找到叁百块的爱情?”大叔眼皮都没抬,麻利地夹着包子:“年轻人,你说的爱情,是哪种爱情哟?”这话倒把我问住了。
巴扎里的巧遇
带着满肚子疑问,我拐进了附近的民间巴扎。这里不像大商场那么整齐,东西摆得满满当当,五颜六色的艾德莱斯绸缎挂了一墙,铜壶在阳光下闪着暗金色的光。在一个卖英吉沙小刀的摊位前,我停住了脚步。
摊主是个二十出头的维吾尔族小伙,正低头仔细打磨一把小刀的刀柄。他手边放着个木盒子,里面装着十几把完工的小刀,每把都闪着寒光,可刀柄上的花纹温柔得很,像是会讲故事。“这把多少钱?”我拿起一把镶嵌着蓝色石子的。小伙子抬头露出白牙:“一百五。”我愣住了,这价格实在得很。
“你这一手好手艺,得学了很多年吧?”我边付钱边问。小伙子擦擦手,眼神忽然柔软下来:“我媳妇儿教的。结婚时我穷得很,全部家当就叁百块,连个像样的礼物都买不起。她倒好,把她爸传的做刀手艺教给了我,说这才是能吃饭的本事。”他摩挲着手里未完成的小刀,“那叁百块,我俩买了面粉和羊肉,请亲戚朋友吃了顿抓饭,就算成家了。”
我忽然明白了什么。这叁百块的爱情,不是真的用钱买来的感情,而是在有限的条件下,两个人一起把日子过好的决心。
老茶馆里的对话
带着这点感悟,我走进一家老茶馆。茶馆里烟雾缭绕,几个老人围坐着,一壶茯茶能喝一下午。我找了个角落坐下,听着旁边一对老夫妻聊天。
老爷爷头发全白了,可腰板挺得直直的:“记得不,咱俩头回见面,我揣着全部家当——二百八十块钱,请你吃了碗拉条子。”老太太笑得眼睛眯成缝:“那面咸得要命,你紧张得盐放了叁遍。”两人你一言我一语,说当年怎么用捡来的木板钉了个柜子,怎么在巴扎角落摆摊卖干果,怎么一分钱掰成两半花。
“现在孩子总说我们那代人的爱情现实,”老爷爷转着手里的茶杯,“可现实有什么不好?知道日子不容易,才更懂得心疼人。”老太太接话:“现在的年轻人啊,动不动就要房子要车子,却忘了最要紧的是两个人能不能说到一块儿,苦日子能不能一起扛。”
我默默听着,心里那点迷雾彻底散了。走出茶馆时,夕阳把整条街染成了蜂蜜色。那个对于和田哪里找叁百块的爱情的答案,似乎就藏在这些普通人的日子里。
回程的班车上,我摸着兜里那把英吉沙小刀,冰凉的刀鞘已经被体温捂热了。或许真正的爱情从来就不贵,它可能就值叁百块——不是用钱衡量的那种,而是两个人愿意一起面对生活的勇气,是把苦日子过出甜味的本事。这大概就是和田叁百元爱情在哪寻的真相吧,它不在某个具体的地点,而在那些愿意相濡以沫的普通人心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