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莞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东莞火车站附近的小巷
站在东莞火车站出口,隔着宽阔的马路望过去,那片老房子之间窄窄的通道,就是我要说的地方。说真的,每次路过都忍不住多看两眼——这边是崭新发亮的站前广场,那边是挤挤挨挨的矮楼,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撞在了一起。
其实我挺好奇的,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对这条小巷子感兴趣?后来想明白了,大概是因为它藏着这座城市的另一张面孔。你看火车站代表的是现代、效率、快节奏;而小巷子呢,它慢悠悠的,带着点市井的烟火气,让人忍不住想走进去看看。
巷子里的日与夜
白天的巷子挺热闹的。早餐摊子冒着热气,老板娘麻利地打包着肠粉,嘴里还和熟客聊着家常。再往深处走,五金店老板坐在店门口修着水龙头,叮叮当当的声音听着居然不觉得吵。有个大姐在二楼晾衣服,水滴偶尔会落在行人身边,她赶紧探出头来说声“不好意思啊”,那声音软软的,带着本地的口音。
到了晚上,巷子就换了副模样。路灯不怎么亮,但各家的灯光从窗户透出来,反而有种温暖的感觉。大排档摆出了桌椅,炒菜的香味飘得老远。几个年轻人坐在塑料凳上喝啤酒,说话声音不大,偶尔传来轻轻的笑声。有个老伯坐在自家门槛上摇扇子,看见我路过,还点了点头。
我特别喜欢观察巷子里那些不经意的小细节。比如墙角的青苔长得特别厚实,一看就知道有些年头了。晾衣绳上挂着的衣服款式各不相同,能看出这里住着各式各样的人。有户人家的窗台上摆了好几盆茉莉,开花时节特别香,走过那里总要放慢脚步。
说到住在东莞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里的人,还真挺有意思的。有个开理发店的大哥告诉我,他在这住了十几年了,眼看着火车站从老站房变成现在这样气派。“变化是大,”他说,“但我们这条巷子好像被时间忘了似的,还是老样子。”他说这话时倒没有遗憾,反而有点自豪。
巷子口那家便利店是二十四小时营业的,老板娘说夜里经常有刚下火车的人过来买泡面。“有些人拖着行李箱,一看就是刚来东莞找工作的。”她说有时候会多给他们一个卤蛋,也不多收钱,“出门在外都不容易。”
其实这条巷子也在悄悄变化。去年装了监控摄像头,今年墙面被统一刷成了浅灰色。不过那些老住户的生活节奏还是没变,早上照样在门口生炉子烧水,傍晚照样搬个小桌子在门口吃饭。这种不变之中又有变的感觉,挺奇妙的。
有时候我会想,为什么我们对这样的地方有特别的感情?可能就是因为它真实吧。没有精心设计的景观,没有统一的规划,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。晾在窗外的衣服,摆在门口的拖鞋,偶尔传来的麻将声——这些都构成了生活最本来的样子。
站在巷子深处往回看,能看见东莞火车站候车大厅亮着的灯光。两个世界其实就隔了一条马路,却像是不同的时空在这里交汇。有人急着赶火车去远方,也有人不紧不慢地在小巷里过日子,这两种生活其实没有谁好谁坏,只是选择不同罢了。
下次你要是路过东莞火车站,不妨也往对面那条小巷子里看一眼。说不定能看见那只总在屋顶睡觉的花猫,或者闻到哪家飘出来的饭菜香。这些小事情看似平常,却组成了这座城市最真实的呼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