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康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,后街现在有哪些游玩去处
南康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?这个问题最近总在脑子里打转。记得大学那会儿,这里可是我们每天下课必来的根据地,奶茶店飘出来的香味能勾着人从校门口一路小跑过来。
顺着熟悉的斜坡往下走,最先闻到的还是那股甜滋滋的味道。阿婆的糖水铺居然还在老位置,木招牌被晒褪了色,但排队的人还是绕着弯。她家招牌花生汤圆咬开时,黑芝麻馅儿会顺着勺子流下来,得赶紧嗦一口。隔壁新开了家脆皮五花肉,油亮亮的脆皮咔嚓一声,肉汁混着椒盐在嘴里炸开,经过的学生十个里有八个会停下脚步。
转角遇到青春记忆
再往前是个叁岔路口,左边那家十年老书店竟然挺过了疫情。老板把藤椅搬到门外,见到熟客就抬抬下巴算打招呼。书架间藏着我们当年偷偷留下的明信片,不知道现在有没有被学妹们发现。右边新开的文创小店飘着铃铛声,手账本旁边摆着学院风徽章,几个女生围着讨论哪款配毛衣更好看。
巷子深处传来吉他声,循着声音找到重新装修过的清吧。白天卖手冲咖啡,晚上亮起暖黄串灯。老板娘说毕业五年的学姐们上周刚在这儿聚过,聊孩子奶粉时突然集体沉默,然后爆发出惊天动地的笑声——原来大家都在茶几底下偷偷刷求职软件。
旧书摊王叔正在整理《设计基础概论》,突然抽出本书朝我晃:这不你当年落在这儿的?翻开扉页看到自己歪歪扭扭的签名,突然理解为什么总有人说,这条街像会呼吸的时光胶囊。
烟火气里的新风景
菜市场后门新增了彩虹雨棚,卖藕粉的大爷舀起一勺能拉出透明的桥。穿校服的女生认真对比着两家柠檬鸡爪的酸辣度,像在完成什么学术研究。刚下班的年轻老师抱着公文包等在鸡蛋灌饼摊前,鞋尖跟着收音机里的戏曲节奏轻轻点地。
修表铺的玻璃柜里新增了手机贴膜业务,老师傅戴着矿灯眼镜说总要跟上时代嘛。他女儿在隔壁开的美甲店亮着淡紫色灯箱,几个女孩边做美甲边讨论待会儿要去尝新开的韩式炸鸡。
暮色渐浓时,烧烤摊的炭火哔啵作响,穿围裙的阿姨记得熟客的辣度偏好。穿学士服的学妹们举着奶茶干杯,相机闪光灯亮起的瞬间,整条街都变成她们的毕业纪念册。
路灯次第亮起,把影子拉得忽长忽短。水果摊的草莓在灯光下红得发亮,文具店门口的风铃叮叮当当响了十年。或许答案早就藏在糖水铺蒸腾的热气里,藏在旧书页泛黄的折角里——当炊烟与书香缠绕着升向夜空,这条街永远年轻着,等待每个迷路的人回来充充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