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国火车站小巷子,安国火车站旁小胡同
安国火车站小巷子,安国火车站旁小胡同
每次从安国火车站出来,我都不急着去大路上打车。反倒是脚跟一拐,熟门熟路地钻进了出站口斜对面的那条小巷子。说它是小巷子,其实一点儿也不起眼,窄窄的,两个人并排走都有些勉强,旁边的墙皮也斑斑驳驳的,露着里面砖头的本色。可就是这么个地方,对我来说,却比那些宽阔的马路更有吸引力。
一脚踏进去,感觉整个世界都慢了下来。火车站广场上的喧嚣,像是被一道无形的屏障给隔开了,声音变得朦朦胧胧的。巷子两边是些老旧的居民楼,阳台外头晾晒着五颜六色的衣服,偶尔还能看到几盆绿植,给这灰扑扑的背景添上几分生机。空气中混杂着各种味道,有谁家厨房里飘出的饭菜香,有老房子特有的那种潮润的气味,还有一点点,嗯……是墙角青苔的味道。
这条安国火车站旁小胡同,简直是个小型的江湖。你瞧,那个推着小车卖鸡蛋灌饼的大姐,她的车就停在巷口,那滋啦作响的油声和面饼的香气,就是最好的招牌。再往里走几步,有个老大爷坐在小马扎上,面前摆着个修鞋的摊子,低着头,手里拿着锥子和线,一针一针,认真得仿佛在雕琢一件艺术品。旁边理发店的老师傅,正给一位老街坊剃头,推子嗡嗡地响,俩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,那光景,看着就让人觉得心里踏实。
我特别喜欢观察这里的人。他们不像火车站广场上那些行色匆匆的旅客,每个人都带着明确的目的地,脸上写满了赶路的疲惫或期待。这里的人,他们的生活是摊开在这条巷子里的。那个提着菜篮子慢慢走着的老太太,那个蹲在门口逗猫的孩子,他们的节奏是舒缓的,日子就像这巷子本身,不宽,但深,里面装满了细水长流的日常。
有时候我会想,为什么我对这条安国火车站小巷子有这么深的感情?大概是因为它真实吧。它没有为了迎合谁而刻意打扮自己,它就是它本来的样子。火车站代表着出发与到达,是流动的,是瞬息万变的;而这条紧紧依偎着它的小巷子,却代表着停留与守候,是凝固的,是经年不变的。它就像一个沉默的旁观者,看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从安国火车站涌出来,又看着他们从这里离开,而它自己,就这么静静地待在原地。
阳光好的下午,光线会斜斜地照进巷子,把一半的地面晒得暖洋洋的,另一半则留在阴凉里。光影交错,投在斑驳的墙上,形成好看的光斑。这个时候,巷子里的声音也显得格外清晰,远处火车的汽笛声,近处邻居的炒菜声,还有那若有若无的收音机里传出的戏曲声,交织在一起,成了一首生活的交响乐。
我又一次从那条安国火车站旁小胡同里走了出来,重新回到了车水马龙的大街上。身后的巷子依旧安静,仿佛我刚才经历的那一段慢时光,只是一个短暂的梦。但那份由市井烟火气带来的温暖和踏实感,却真实地留在了心里。下次再来,我想,我还会进去走一走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