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州品茶工作室,柳州茶文化交流空间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1:56:58 来源:原创内容

走进柳州的大街小巷,除了螺蛳粉的酸辣鲜香,总能在某个转角闻到若有若无的茶香。这香气像条看不见的线,牵着人往巷子深处走,一抬眼,"柳州品茶工作室"的木质招牌就在暖黄的灯光下静静等着你。

推开门,喧嚣像潮水般褪去。这里和想象中不太一样,没有老气横秋的博古架,墙上挂着年轻艺术家的水墨画,画的是柳江山水。穿着棉麻衫的茶艺师抬头微笑,手里正温着白瓷盖碗。"来得巧,叁江的春茶刚到。"她说话的声音和斟茶的水流声一样轻缓。

茶香里的柳州味

记得头回在工作室喝到打油茶,那滋味真是……怎么说呢,第一口愣住,第二口咂摸出味儿,第叁口就放不下了。老茶与生姜、大蒜在铁锅里反复捶打,沸水一冲,满屋子都是霸道的香。"这是我们侗族人的咖啡哩。"隔壁座的老茶客操着柳州话打趣,他说年轻时跑船,船上就备着打油茶,驱寒提神。

其实想想,柳州人喝茶和他们的性格挺像——看起来随意,内里讲究。你看那碗打油茶,原料粗犷,可制作时每一捶的力道、水温的把控,都是世代传下来的智慧。这种矛盾又和谐的特质,不正像这座工业城市里生长出的满城紫荆花么?

工作室的午后总有这样的画面:几个年轻人围坐在茶桌前,手机搁在一边,专注地看着茶艺师演示如何冲泡六堡茶。当红褐色的茶汤注入品茗杯,有人忍不住惊叹:"原来除了螺蛳粉,我们柳州还藏着这样的宝贝。"

茶汤流转间的相遇

上个月遇到位从广东来的陈先生,他在工作室呆了一下午,换着茶样品。他说在佛山也去过不少茶庄,但这里的氛围特别自在。"不像买卖,倒像到朋友家喝茶。"他最后买了两斤金萱乌龙,却带走了整整一本笔记,上面记满了茶艺师分享的存茶小窍门。

这样的相遇在茶文化交流空间里每天都在发生。退休教师会带来自己收藏的文革砖,和年轻人讲讲茶马古道的故事;90后的茶艺师则教会老师傅们用短视频记录茶叶舒展的瞬间。你说这是教学吗?我觉得更像是一种交换,用故事换故事,用真心换真心。

茶凉了再续,人走了还会再来。有个大学生告诉我,她考研压力大的时候就来这儿坐坐,不为别的,就为了看着茶叶在壶里慢慢舒展的样子。"比看解压视频管用多了。"她说有一回碰上茶会,素不相识的人轮流分享自己与茶的故事,那一刻突然明白了什么叫"一期一会"。

夜幕初垂时,工作室亮起纸灯笼。透过木格窗能看见里面的人影绰绰,偶尔传来清浅的笑声。茶香从半开的门扉溜出来,融进柳州湿润的空气里。这味道不像香水那样浓烈,它淡淡的,却能在你的衣领上停留很久,像某个值得回味的午后,在你记忆里悄悄生了根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