荆州泄火的小巷子,荆州老街里的消暑角落
夏日的荆州就像个大蒸笼,柏油路面被晒得软塌塌的,连知了都叫得有气无力。我钻进了那条荆州泄火的小巷子,一股凉风迎面扑来,像有人拿着羽毛扇在轻轻摇。
巷子两边是老瓦房,屋檐伸得老长,把太阳挡得严严实实。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缝隙里长着青苔,踩上去软软的。最绝的是巷子中间有口老井,井沿被绳子磨出了深深的凹槽。
老井边的清凉时光
几个老街坊正围着井台打水。穿汗衫的老伯把木桶放下去,听见“噗通”一声,再提上来时,桶沿挂着水珠。“来,小伙子,尝尝。”他舀起一瓢井水递给我。嚯,这水入口甘甜,凉丝丝的一直渗到心里去,比冰箱里的冰镇饮料还够味。
井边搁着几个西瓜,用网兜拴着浸在井水里。大婶热情地切开一个,刀刚碰上去,“咔”的一声就裂开了,红瓤黑籽,看着就解渴。我们蹲在井台边吃瓜,汁水顺着手腕往下淌,谁也不嫌谁吃相难看。
巷子深处有家剃头铺子,老师傅拿着推子嗡嗡作响。顾客靠在旧椅子上打盹,电风扇摇着头,把碎发吹得轻轻飘起。隔壁茶馆里,麻将牌哗啦啦响,偶尔传来“和了”的欢呼声。在这荆州泄火的小巷子里,时间好像走得特别慢。
午后的小憩
我找了个竹椅坐下,听着远处传来的摇铃声——那是卖凉粉的来了。推车的老爷子不紧不慢,铁勺敲打着木桶,叮叮当当的。要上一碗透明蚕弹的凉粉,浇上红糖水、撒上花生碎,这就是荆州老街里的消暑角落最地道的味道。
墙角的猫蜷成一团,耳朵偶尔抖一下。穿堂风吹过,带来谁家厨房飘出的饭菜香。在这里,空调反而显得多余了,老祖宗留下的建筑智慧,让这条巷子自成一片清凉天地。坐在阴凉处,看着巷口明晃晃的阳光,心里特别踏实。
傍晚时分,巷子开始热闹起来。下班的人骑着自行车叮铃铃穿过,车篮里装着刚买的菜。家家户户飘出炒菜的香味,抽油烟机嗡嗡作响。老人们在门口摆起小桌,就着一碟花生米喝点小酒。这条荆州泄火的小巷子,既是纳凉的好去处,更是生活本身。
天色渐暗,瓦片上还留着太阳的余温,但巷子里已经凉爽宜人。我慢慢往外走,回头望去,灯笼亮起来了,昏黄的光晕里,这条荆州老街里的消暑角落依然人来人往。它就像这座城市的心脏,在闷热的夏天里,保持着从容不迫的节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