庐山喝茶上课资源群,庐山品茶学习交流组
这几天群里聊得热火朝天,有位茶友分享了他在五老峰采茶的经历。他说清晨的雾气还没散,茶叶上的露珠闪着光,那种清香啊,隔着屏幕我都仿佛闻到了。这不就是我们建立庐山喝茶上课资源群的初衷吗?让天南地北的爱茶人,都能感受到这份美好。
茶香里的相遇
说起来挺有意思的,我们这个庐山品茶学习交流组刚开始只有七八个人。记得去年冬天,大家在牯岭街的茶馆里偶遇,聊起茶来就收不住话匣子。有人喜欢云雾茶的醇厚,有人独爱毛尖的清爽,还有位老茶客带来了一套宋代点茶的工具,现场演示起来。那时候我就想,要是能把这种交流延续下去该多好。
现在群里有二百多人了,每个月都会组织线上品鉴会。上周我们刚尝了新到的雨前龙井,有位刚入门的茶友说,原来好的绿茶喝完喉咙是甜的呢。这种发现的过程,就像在山里突然遇见清泉,让人眼前一亮。
不只是喝茶那么简单
其实在庐山喝茶上课资源群里,我们聊的不只是茶叶。上次请来的茶艺师傅,花了整个下午教我们怎么选水。他说同样的茶叶,用山泉水和自来水泡,完全是两个味道。这话我回家试了试,还真是那么回事。
最近群里在讨论茶席布置,有位做设计的茶友分享了他的心得。他说摆茶具不是随便放的,要考虑到光影、空间,还有当天的天气。 rainy那天他发了张照片,在琴湖边摆了个简单的茶席,细雨蒙蒙中,那把紫砂壶显得格外温润。这样的细节,平时自己喝茶还真注意不到。
慢慢地,大家都养成了习惯——遇到好茶要拍照分享,冲泡时碰到问题随时在群里问。有天深夜两点,还有位茶友在问为什么他泡的茶总是发苦,没想到马上就有叁四个人回复。这种随时能找到同好的感觉,确实很温暖。
上个月我们尝试了第一次线下聚会,就在白鹿洞书院旁边的茶室。新老茶友见面格外亲切,带来的茶叶摆满了整张长桌。最让我感动的是,有位七十多岁的老先生特意从南昌赶来,就为了和大家分享他收藏了叁十年的老茶饼。他说平时子女都不爱喝茶,能找到懂的人一起品评,比什么都开心。
现在每次打开手机,看到群里又有了新消息,就会不自觉地笑起来。可能是在讨论哪种茶配什么茶点,也可能是在分享刚淘到的 vintage茶具。这些看似琐碎的交流,让喝茶这件事变得生动而具体。就像昨天有位茶友说的,在这里,茶不再只是饮品,而是连接彼此的纽带。
窗外又起雾了,我想起群里经常说的一句话:庐山的雾养好茶,而我们的交流,让这茶香飘得更远。端起刚泡的茶,抿了一口,忽然很期待周末的茶会——听说这次有茶友要演示少数民族的打油茶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