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康火车站200一次快餐,相近的安康站快餐200元服务
最近路过安康火车站,总能看到一些行色匆匆的人在打听哪里有快餐。有位大叔拖着行李箱,擦着汗问我:“这附近有没有实惠点能填饱肚子的地方?听说有个200块一次的?”
我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,他说的应该是那家“安康站快餐200元服务”。这店名起得可真够直白的,就在火车站东侧那条小街上,红色招牌已经有点褪色了。
藏在巷子里的老味道
推开玻璃门,老板娘正端着热气腾腾的砂锅从后厨出来。“来啦?今天有刚炖的排骨。”她笑着招呼熟客,手上的活儿一点没耽误。店里装修简单,但桌椅擦得锃亮,墙上挂着开业时的照片,算起来已经八年了。
常来的刘师傅告诉我,他在这片开出租车七年了,几乎天天来。“别家也试过,最后还是回到这儿。200块钱,两荤一素带汤,米饭随便加。关键是分量实在,味道这么多年都没变。”他扒拉了口饭,“我们跑车的,就图个实惠放心。”
厨房是半开放式的,能看见厨师在灶台前忙碌。大铁锅颠勺的声音哐当响,辣椒下锅的滋啦声听着就开胃。掌勺的张师傅在这干了五年,他说秘诀就是不用预制菜,“都是当天早上去市场挑的,虽然麻烦点,但客人吃得出来。”
不过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“安康火车站200一次快餐”这个招牌时,我也犯嘀咕。现在外卖平台上一二十块的盒饭到处都是,这个价位在火车站周边算中上了。但吃过两次就明白了,人家的200元服务确实不一样。
分量足是个亮点。我见过两个工地上的小伙子合点一份,居然都吃饱了。叁菜一汤用那种厚实的陶瓷碗装着,不像泡沫饭盒吃着吃着就软塌塌的。而且随餐还送一瓶本地产的凉茶,这份细心在火车站这种地方挺难得的。
住在附近的王奶奶偶尔也会来买他们家的红烧肉。“比自己做省事,味道也正。”她说现在火车站周边变化快,但这家店始终保持着原来的样子,“就像个老邻居。”
当然也有人嫌贵。上次就听见个年轻学生和同伴嘀咕:“学校食堂十块钱就能搞定。”但转头看见隔壁桌那份堆成小山的椒盐排骨,又忍不住多看了两眼。
老板娘说能理解:“现在大家挣钱都不容易,所以我们更要把品质守住。来的多是熟客,要么就是熟客介绍来的。有时候半夜火车晚点,还有人敲门想吃饭,我们也会特意留个人值班。”
这话让我想起上周晚上十点多过来,果然还亮着灯。两个刚下火车的旅客正在吃饭,边吃边商量明天的行程。那种风尘仆仆却能在热饭热菜里得到抚慰的感觉,大概就是这家店存在的意义吧。
在火车站这种流动性强的地方,能坚持八年保持品质不容易。周边店铺换了一茬又一茬,从卖土特产的变成手机配件,又变成网红奶茶店。只有这家快餐店还在老地方,用同样的红招牌,守着那份200元的承诺。
或许对匆匆过客来说,这只是一顿普通的快餐。但对那些常来常往的人而言,这份熟悉的滋味已经成了奔波生活里的一个坐标。每次看到那块褪色的招牌,就知道到“家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