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国海选场子,安国海选现场实录
穿过那条熟悉的巷子,老远就听见里面人声鼎沸。安国海选场子今天格外热闹,门口挤满了看热闹的街坊邻居。我踮起脚尖往里张望,只见院子里搭起个简易舞台,大红地毯铺得平整,几个工作人员正忙前忙后地调试音响。
“让一让,让一让!”一个穿着花衬衫的大叔扯着嗓子维持秩序,“参赛的都到左边登记啊!”他手里的喇叭发出刺耳的电流声,惹得众人直捂耳朵。这时我才注意到,舞台侧面已经排起长队,男女老少都有,个个脸上都带着既紧张又期待的神情。
海选现场的热闹景象
第一个登台的是个扎马尾辫的姑娘,看上去也就十七八岁。她握着话筒的手一直在抖,音乐前奏响了两遍都没跟上拍子。台下有人开始窃窃私语,姑娘的脸霎时红到了耳根。这时评委席中间那位戴眼镜的老师突然开口:“别着急,深呼吸。”他的声音很温和,像夏天的凉茶。说来也怪,姑娘真的镇定下来了,开口第一句虽然还有点颤,但越唱越稳当,最后竟博得满堂彩。
我靠在墙边看得入神,忽然有人拍了拍我肩膀。回头一看,是个满头银发的老奶奶,手里还拎着个菜篮子。“小伙子,借过一下。”她笑眯眯地说,“我孙女今天也来参赛。”我侧身让她过去,心里却在嘀咕:这安国海选现场可真是包罗万象,从青涩少年到慈祥长辈,人人都想来试试身手。
这时台上来了个特别的小伙子,穿着工装裤,肩上还沾着些许木屑。他挠着头说:“我在家具厂干活,平时就爱在车间里哼两句。”音乐响起,是首老掉牙的民歌,可他一开口,全场都安静了。那嗓音浑厚有力,像是陈年的老酒,每个音符都带着生活的重量。唱到动情处,他闭着眼睛,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。
评委们交换着眼神,都在微微点头。我旁边有个大妈忍不住感叹:“哎呀,这才是真本事!”这话引起了周围人的共鸣,大家都跟着鼓掌。说实在的,在安国海选场子这种地方,你永远猜不到下一个登台的会带来怎样的惊喜。
中场休息时,我溜达到后台附近。那个花衬衫大叔正在给选手们发矿泉水,嘴里不停念叨着:“别紧张,就当是练练胆量。”有个小男孩紧张得直打嗝,大叔就蹲下来跟他逗乐,直到把孩子逗得咯咯笑。这个看似粗糙的汉子,居然有这么细腻的一面。
下半场开始了,这回上来了个组合——叁个四十来岁的大姐。她们自称是“广场舞叁姐妹”,要表演自编的舞蹈。音乐一响,她们随着节奏扭动起来,动作不算标准,但那份快乐感染了所有人。跳到一半,有个大姐差点踩到自己的鞋带,踉跄了一下,反而引得全场爆笑。她们也不介意,笑着继续跳完,最后还调皮地比了个心。
天色渐晚,安国海选场子的灯光亮了起来。工作人员搬来几个大风扇,给闷热的场地送来些许凉意。我注意到评委们虽然坐了一下午,腰板却始终挺得笔直,每个选手表演完都会认真写评语。那个戴眼镜的评委偶尔会推推镜框,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。
压轴的是个穿着校服的男生,他抱着吉他坐在高脚凳上,说要唱自己写的歌。前奏简单干净,他的声音还带着少年的青涩,歌词写的都是身边的琐事——校门口的小卖部,操场上的梧桐树,还有暗恋的女生扎马尾的模样。这种朴实反而打动了在场的人,连维持秩序的大叔都停下脚步,靠在墙边静静听着。
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,现场安静了几秒,继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。男生腼腆地鞠躬,差点被话筒线绊倒,又引起一阵善意的笑声。这时晚风吹过,带来远处夜市烧烤的香味,与现场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。
散场时,我听见两个评委边走边聊。“今天真是大开眼界,”年轻的女评委说,“没想到咱们安国藏着这么多人才。”年长的评委笑着点头:“所以说啊,这安国海选现场就是个万花筒,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转角会遇见什么。”
我慢慢往外走,回头望了眼渐渐安静的场地。工作人员正在收拾器材,那个穿工装裤的小伙子在帮他们搬桌子。月光洒在刚刚还热闹非凡的舞台上,仿佛在为今天的安国海选场子轻轻拉上帷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