津大学城包夜,津大学城夜生活
津大学城包夜,这词儿在同学之间流传挺广的。说实话,刚开始听到的时候,我还以为是什么通宵学习的暗号呢。
晚上九点半,教学楼里的自习室还亮着大片大片的灯。走近了看,座位上基本都是埋着头的人,偶尔能听见翻书页的哗啦声。隔壁桌的女生一直在刷题,手边的咖啡杯已经空了叁个。这个点,图书馆关门了,但想学习的人总能找到地方。
街灯下的另一种温度
往学校后门走就是另一番景象了。小吃街的灯光黄黄的,照在冒着热气的小摊上。卖煎饼的大叔手法熟练,鸡蛋磕在铁板上滋啦作响。“同学,要辣不?”这句话一晚上得重复上百遍。旁边的奶茶店排着队,几个男生商量着要不要多加份珍珠。这里的烟火气和教学楼里的安静,好像两个平行世界。
说到津大学城夜生活,不得不提那几家通宵营业的店铺。有家书店兼咖啡馆,到了午夜反而更热闹些。角落里窝着赶论文的,桌子边围着一圈讨论小组作业的,偶尔还能看见有人对着笔记本电脑发呆——那多半是写不下去在找灵感。老板早就习惯了,时不时给熟客的杯子里添点热水。
凌晨两点的篮球场上居然还有人。运球的声音在夜里传得特别远,球砸在篮板上的闷响,还有年轻人短促的呼喊。场边放着几个书包,看来是刚下课就来放松的。你说他们不困吗?可能年轻就是这样吧,精力总用不完似的。
其实挺多人都误解了包夜就是玩通宵。但在津大学城,这个词包含的内容复杂得多。可能是为了一个重要的考试临时抱佛脚,可能是社团活动结束得太晚,也可能是单纯舍不得这一天就这么结束。每个人的理由都不一样,但都在这个空间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。
天快亮的时候,煎饼摊开始准备第一波早点,通宵自习的人收拾书包往外走。路灯还亮着,但东边已经有点发白了。新的一天就要开始,而津大学城的这个夜晚,已经变成了很多人记忆里的一部分。可能过了很多年,他们还会想起这些夜晚——不是为了证明什么,就是挺真实的一段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