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喀则新茶嫩茶已到店,新茶上市品鲜香醇
路过街角那家茶叶店时,橱窗里新贴的牛皮纸海报一下子抓住了我——"日喀则新茶嫩茶已到店"。墨迹还没干透呢,带着高原阳光的味道。
推门进去,王掌柜正端着白瓷碗给老客们分茶。他看见我就笑:"来得正好,昨天刚到的春茶,还带着青稞地的露水。"竹编茶盘里,墨绿蜷曲的叶片像刚醒来的山雀,蓬蓬松松堆成小山。
初见新茶的模样
捏起一撮放在掌心,茶叶微微扎手,是那种鲜灵灵的触感。日喀则的春茶总带着点倔脾气,海拔3800米以上的茶园,每年只肯在五月抽出这么一茬嫩芽。王掌柜说采茶人都是天不亮就上山,赶在晨雾散去前掐下最嫩的那两片叶。
热水冲下去的瞬间,像是唤醒了沉睡的春天。茶叶在杯中舒展的身姿,让人想起藏族姑娘跳舞时翻飞的袍袖。那股子香气也特别,不像江南绿茶那般婉约,倒像是把雪山、草甸、经幡都揉碎了,封存在小小的茶罐里。
啜第一口时,邻座的李老师眯起了眼睛。他在日喀则支教过叁年,说这味道让他想起教室窗外的那片茶园。孩子们放学后总会跑去帮阿妈采茶,书包扔在田埂上,像散落的彩色石子。
品味时光沉淀的茶香
王掌柜又续了一道水,茶汤渐渐变成浅金色。他说今年天气好,雪山融水足,茶叶长得特别肥厚。制茶时老师傅坚持用手工炒青,铁锅温度全凭掌心感受。"机器炒的茶啊,总少了点人情味。"他说着把茶杯推过来,示意我仔细品品第二泡的滋味。
确实,这回的回甘更明显了。舌尖先尝到清冽,而后是缓缓涌上的甜,像慢慢化开的冰糖。店里渐渐坐满了熟客,大家都在安静品茶,偶尔交流两句"今年这茶更醇了"或是"后劲比去年足"。
新茶上市品鲜香醇,这话真不假。但我觉得日喀则的茶妙就妙在,它既有新茶的鲜活,又藏着高原特有的沉稳。或许是因为生长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,这些茶叶天生就懂得如何与时间相处。
窗外飘起细雨,茶叶在杯中沉浮的姿态更从容了。王掌柜说起去年去日喀则收茶的经历,茶农多吉非要他带上刚打好的酥油茶,说这样才能品出茶叶最本真的味道。两种截然不同的饮品在舌尖碰撞,竟意外地和谐。
雨滴敲打着玻璃窗,和杯中舒展的茶叶应和着某种节奏。新到的日喀则新茶嫩茶已到店,不只是商品,更像是一封从高原捎来的信。它告诉我们,在某个云雾缭绕的山坡上,春天正以最美好的方式苏醒。
离开时我带走两罐茶叶,包装是当地手作的牦牛皮纸。王掌柜细心系好麻绳,动作轻缓得像在对待什么珍贵的礼物。推门时风铃轻响,回头看见橱窗里的海报在雨中愈发温润,墨字仿佛还在呼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