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昌火车站200一次快餐,瑞昌车站快餐服务200元
站台边的特殊生意
瑞昌火车站的出站口,总是一天到晚闹哄哄的。拖着行李箱的旅客、举着牌子接人的司机、还有各式各样招揽生意的小贩,把这里挤得水泄不通。空气中混杂着汗味、方便面调料包的味道,还有远处飘来的汽车尾气味。就在这片喧嚣里,你偶尔能听到一些压低了嗓音的交谈。“快餐,快餐,200一次”,一个穿着不起眼夹克的中年男人,凑近一位刚下火车、面露疲态的男旅客,飞快地说了这么一句,然后又像没事人一样踱到一边,眼神却还在人群中扫视。
这事儿吧,说起来其实不算什么新鲜事了。在瑞昌车站周边,这几乎成了一个半公开的秘密。所谓的“瑞昌火车站200一次快餐”,指的就是一种在车站附近提供的,价格固定、服务快速的性交易。目标客户非常明确,就是那些刚下火车、人生地不熟,或者急着赶车、想找点“乐子”缓解旅途劳顿的男性旅客。这生意做得隐蔽,但也带着一种心照不宣的直接。
那么,为什么偏偏是瑞昌站呢?我琢磨着,这跟它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。它不算顶大的枢纽,但客流一直不少,南来北往的人在这里汇聚又分散。管理上,可能不像那些特等大站那样滴水不漏。这就给了一些灰色行当生存的空间。而且,200块钱这个数,定得也挺有意思。说贵不算贵,对一些出门在外的男人来说,可能就是一两条烟钱;说便宜也不便宜,足够筛掉一部分纯粹看热闹的人。这个定价,精准地抓住了某种消费心理。
提供这种“瑞昌车站快餐服务200元”的人,活动范围一般就在车站周边的几条小巷子里,或者是一些看起来破破旧旧的招待所。她们通常不会在站前广场正大光明地拉客,那样太扎眼。更多的是靠一些熟面孔的“中介”或者“司机”来牵线搭桥。你跟着他们,七拐八绕地走进一栋老居民楼,爬上昏暗的楼梯,交易就在某个简陋的房间里快速完成。整个过程,确实很像吃一顿“快餐”,追求的是速度和效率,至于“口味”和环境,那就不能有太高要求了。
做这行的人,背景也挺复杂的。有的是本地无业的妇女,有的是从外地流窜过来的,干一阵子就走。她们的脸上很少能看到笑容,眼神里多是麻木和警惕。毕竟,这行当不仅违法,风险也大。要时刻提防警察的突击检查,还要面对一些挑剔甚至粗暴的客人。她们的生活,就像躲在阴影里的老鼠,见不得光。
而那些掏钱的客人呢,心态就更多种多样了。有的是长期跑车、离家在外的司机,单纯为了解决生理需求;有的是出门打工的年轻人,出于好奇想尝试一下;还有些是做小生意的商贩,在旅途中寻求一点刺激。他们踏进那个小房间的时候,心里除了冲动,大概也揣着一丝不安和侥幸吧。毕竟,谁也不知道门后面等着自己的,究竟是一桩“买卖”,还是一个陷阱。
这种生意,对社会风气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。它让车站这个本该井然有序的公共场所,多了一层乌烟瘴气的色彩。也让一些初次踏足此地的旅客,对这座城市留下了不怎么好的第一印象。治安管理部门肯定是打击的,隔叁差五也会有一些清理行动,但这事儿就像韭菜,割了一茬,过段时间又可能冒出来。毕竟,有需求,就总会有人为了利益去冒险。
站在普通人的角度看,这事儿离我们好像很远,又好像很近。下次如果你在瑞昌火车站,或者任何一个类似的车站,遇到有人凑过来低声询问,最好的做法就是摇摇头,快步走开。这不是什么艳遇或者便宜事儿,背后隐藏的风险和麻烦,远非那两百块钱能衡量的。旅途累了,找个正规的钟点房睡一觉,或者去饭馆吃顿热乎的,比什么都强。这种“快餐”,不吃也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