扎兰屯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,扎兰屯同学共同成长记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3:32:31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会儿刚分班,教室里弥漫着陌生的气息。扎兰屯九月的风带着青草香从窗户溜进来,前排女生马尾辫轻轻晃动,后排男生正笨拙地整理新课本。谁也没想到,这个普通的秋天会成为我们故事的开端。

班主任李老师有个特别的安排——每周叁下午,男生女生要结对完成社会实践。起初大家都别扭,男生们凑在操场角落踢球,女生们聚在树荫下聊天,中间像隔着条无形的河。直到那个雨天,学习委员小雯忘带伞,体育委员阿强犹豫半天,还是把伞挪了过去。“反正顺路。”他嘟囔着,耳根却悄悄红了。那把格子伞在雨幕中渐渐远去,河面上的冰悄然裂开第一道缝。

差差时光里的互相照亮

真正让扎兰屯男生和女生走近的,是期中考试后的那次差差。我们那儿说的“差差”,不是比谁更好,而是像拼图,你凸出的地方正好补我的空缺。数学天才小军总能叁分钟解出压轴题,却总在古文默写卡壳;语文课代表晓雅倒背《逍遥游》,对着函数图像直挠头。不知从哪天起,他们开始交换笔记本,一个教联想记忆法,一个讲数形结合。后来这样的差差小组像春笋般冒出来,教室里的讨论声渐渐盖过了窃窃私语。

最难忘是校庆排练那阵子。我们要排演扎兰屯的民间故事,男生负责舞龙,女生要唱民歌。刚开始简直各唱各的调,直到某个傍晚,练歌的女生发现舞龙的男生总踩不准鼓点。晓雅突然哼起民歌的旋律:“你们听,这节奏是不是和鼓点很像?”接下来的日子,歌声引领着舞步,龙身随着民谣起伏,终于在汇演那天赢得了最响亮的掌声。

其实成长从来不是单打独斗。就像扎兰屯的白桦林,看起来每棵树都独自向上生长,地下的根须却早已紧紧交缠。某个男孩会在女孩体育课崴脚时,默默把自行车推到教学楼前;某个女孩发现男孩总不吃早餐后,会“刚好多带”一份叁明治。这些微小的瞬间,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有力量。

高二那年野炊,男生们炫耀着生火技术,结果被浓烟呛得直流泪。女生们笑着接手,用枯叶细枝重新搭灶,火苗噗地燃起来。那天我们围着篝火烤土豆,聊起未来的大学、想去的城市,火光在年轻的瞳孔里跳跃。阿强突然说:“等考上大学,咱们还要这样聚餐。”小雯往火星添了根树枝:“那得先教会你们生火。”笑声惊起了林中的麻雀。

现在回想,那些一起走过的差差岁月,早已把扎兰屯的天空撑得格外辽阔。就像教室后墙那张集体照,有人露出虎牙,有人抿嘴浅笑,男生们的校服领子立着,女生们的发绳是同样的蓝色——那是在小卖部偶然买到的同款。照片定格的是瞬间,但有些东西仍在生长,比如操场上并肩看过的夕阳,比如错题本上不同颜色的批注,比如某个午后,谁轻声说出的“加油”。

毕业前最后一次班会,黑板上画着叁十四棵白桦树,每片叶子上都写着名字。我们终于懂得,这片树林之所以能在扎兰屯的风雪中挺立,不是因为某棵树特别强壮,而是所有的根系早已在泥土中紧握。当离别的地平线缓缓升起,那些共同生长的年轮,会成为我们走向远行时最坚实的底色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