耒阳火车站小巷子,相邻的旧街老弄
那条巷子,还在那儿
每次从耒阳火车站出来,我都有个习惯,不急着往大马路上挤,反而喜欢绕到车站侧面,钻进城北那片旧街老弄里。说也奇怪,一走进这片区域,火车站那边的喧闹就像被一道无形的墙给隔开了,世界突然就慢了下来。
脚下的石板路坑坑洼洼的,缝隙里冒出些顽强的青苔,走起来得留点神。两旁的房子多是些老旧的砖木结构,墙皮剥落的地方,露出里头深浅不一的砖块,像在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。有些窗台上还摆着几盆蔫儿吧唧的花草,主人大概也没怎么精心伺候,但它们就那么倔强地活着。
巷子窄的地方,对面楼的邻居几乎能隔空握手。这会儿正是傍晚,几户人家的厨房里飘出饭菜的香味,是那种实实在在的家常菜味儿,混着点儿油烟,不好闻,却特别真实。耳边传来锅铲和铁锅碰撞的哐当声,间或夹杂着大人催促孩子写作业的唠叨。这耒阳火车站小巷子里头,藏着的是一整个活色生香的人间烟火。
我漫无目的地走着,看到一个老头坐在自家门槛上,端着个大大的搪瓷杯,不紧不慢地呷着茶。他眯着眼,看着巷口来来往往的熟人,偶尔点点头,算是打过招呼。旁边一家小小的杂货铺,老板是个头发花白的大妈,正借着最后一点天光,眯着眼核对今天的账本。这种生活节奏,跟几步之遥的火车站比起来,简直像是两个世界。
这相邻的旧街老弄,就像城市的褶皱,把时光妥善地收藏了起来。高铁站建得再新再快,似乎也与这里无关。这里的居民,依然按照自己的老习惯生活着。我突然想,这些巷子存在多久了?会不会比这座火车站的历史还要久远?它们见证了多少趟列车的抵达与离开,又聆听过多少归家或远行者的脚步声?
越往里走,生活的痕迹就越密。晾衣竿从这边的窗户伸到那边的屋檐下,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衣物,像万国旗。自行车随意地靠在墙边,车筐里还放着刚买的菜。几个孩子追逐打闹着从我身边跑过,笑声在巷子里回荡,格外清脆。这一切都显得有些杂乱,却充满了勃勃生机。
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一些窗户里透出温暖的灯光。我停下脚步,回头望了望来的方向,火车站那座高大的建筑轮廓在暮色中依然清晰。我忽然觉得,这片看似不起眼的耒阳火车站小巷子,或许才是这座城市最真实的底色。它没有宏伟的叙事,只有日复一日的平常,但这种平常,却给人一种说不出的踏实感。
离开的时候,我又融入了火车站广场上匆忙的人流。但心里却好像装进了那片巷子的宁静与从容。我知道,下次再来,我一定还会走进去。不为别的,就为了在那份慢悠悠的旧时光里,喘口气,找找生活的另一种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