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溪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,玉溪14岁学生每小时50元
玉溪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,玉溪14岁学生每小时50元,这个标题是不是让你心里咯噔了一下?说实话,我刚看到这个话题时,也愣了好一会儿。
小陈今年刚上初二,个子比同龄人瘦小些。每天放学后,他不是直接回家,而是拐进小区附近的那家便利店。第一次拿到五十块钱时,他捏着那张纸币在货架旁站了很久。“就是帮忙理货、收银,有时候搬点东西。”他说话时总习惯性地低头,“同学都说这比发传单强多了。”
五十块钱的重量
傍晚五点半,便利店迎来第一波客流高峰。小陈踮着脚整理货架顶层的泡面,动作已经相当熟练。“最开始总够不着,现在知道踩那个小凳子。”他指了指角落里的塑料凳。老板娘在收银台那边喊他帮忙装袋,他小跑着过去,塑料袋在他手里哗啦哗啦响。
有熟客打趣:“这么小就出来打工啊?”小陈只是笑笑,手里的活没停。后来他悄悄告诉我,其实挺累的,特别是周五要搬饮料箱的时候。但说到一个小时能挣五十块,他的眼睛会亮起来:“够我买参考书,还能剩点。”
店里的钟指向六点半,小陈从书包里掏出作业本,趁没客人的间隙写几笔。“数学作业还没写完呢。”他挠挠头,铅笔在草稿纸上划拉着。有个老奶奶来买酱油,他赶紧放下笔去招呼。
时间与功课的天平
窗外的天渐渐暗了,小陈收拾书包准备回家。他算了算,今天刚好干满一小时。“其实有时候会超时,但老板娘还是按一小时给。”他说这话时有点不好意思。书包里装着今天的报酬,还有没写完的作文。
路灯已经亮了,小陈的背影在灯光下忽长忽短。我看着他拐进单元门,忽然想起他说的那句话:“就是觉得,自己能赚点钱挺好的。”这话听着简单,可细想又觉得没那么简单。
便利店的老板娘后来告诉我,本来不想用未成年人的,但看这孩子实在懂事。“就是帮忙一个小时,不耽误学习。”她说现在像这样的孩子不多见了,大部分这个年纪的都在家玩手机呢。
小陈的同桌说他最近上课偶尔会打瞌睡,不过成绩倒是没掉。“他说要攒钱买那双看中很久的球鞋。”说完又补了句,“其实我们班还有人在网上帮人打游戏赚钱呢。”
夜色渐深,小区里各家各户的灯光次第亮起。不知道小陈此刻是在写作业,还是在数今天挣到的钱。或许对他而言,这一小时五十块钱的意义,早已超出了数字本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