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江品茶海选工作室,洪江品茗海选工作室
最近路过洪江古商城,总能看到“洪江品茶海选工作室”的招牌在巷口摇曳。说来也怪,同样的招牌旁边,往往还挂着“洪江品茗海选工作室”的灯箱。这两家店名像双生子似的,总爱挨着出现。
那天实在按捺不住好奇心,推开其中一家的木格子门。迎面是个天井,雨水正顺着青瓦滴落在石缸里,溅起细细的水花。穿着棉麻褂子的老师傅正在茶台前冲茶,见我来也不招呼,只扬了扬手里的紫砂壶:“来得巧,正泡着樟香熟普。”
茶香里的慢时光
老师傅说他们这儿不叫品茶,叫“玩茶”。手指在茶盘上比划着:“你看这洪江品茶海选工作室,重点在‘选’字上。”原来每个月初,他们会从二十多种茶样里海选出七款,就像古时候选花魁似的。“要是赶上春茶季,那才热闹呢。”
他给我斟了杯橙黄的茶汤。说来也怪,明明是一样的茶叶,用盖碗和紫砂壶泡出来的滋味竟真不同。老师傅嘿嘿一笑:“这就跟我们和隔壁的洪江品茗海选工作室似的,听着差不多,其实各有各的门道。”
隔壁老板娘正好来借茶针,接过话头:“我们那儿更看重‘品’的过程。”她说客人来了先要闻干香,再闻湿香,最后回味喉韵,“就像欣赏美人,得慢慢看”。这话把我们都逗乐了。
老茶客的新玩法
正说着,进来几个年轻人。他们不像老茶客那样直奔主题,反而对墙上的茶山地图很感兴趣。老师傅来了精神,指着地图上的红点说:“这些就是我们洪江品茶海选工作室这个月的特选。”
有个女孩好奇地问:“能不能自己配着喝?”老师傅眼睛一亮:“前两天有个客人,把白茶和陈皮一块儿煮,那味道……”他眯着眼回味的样子,让大家都跃跃欲试。
我发现这些年轻人特别在意茶的来历。老板娘说现在大家都爱听故事,比如某款茶是哪个山头的,采茶人是哪位阿婆,就连包茶的棉纸有什么讲究,他们都听得入迷。
窗外雨停了,夕阳透过木窗洒在茶台上。老师傅又开始准备晚上的茶会,他说每个月的海选日最有趣,老茶客和新人都会来,有时为了哪款茶该入选,能讨论到深夜。
临走时我忽然明白,为什么这两家工作室能在这老街上共生。一个重在“选”出新意,一个重在“品”出滋味,就像茶文化的两面,传统里带着新潮,规矩中藏着自在。茶香还在鼻尖萦绕,这味道里,有老洪江人最熟悉的生活气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