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安400块钱2小时不限次数二维码,福安两小时400元不限次扫码
最近在福安的朋友圈里,总刷到这么一个话题:有个地方花400块钱,就能拿到一个两小时不限次数的二维码。这事儿听着挺新鲜的,你说现在啥不要扫码?停车场、共享单车、甚至小区门禁,到处都是“嘀”一声。可这福安的二维码,怎么就能两小时里随便扫呢?
我那天也是好奇,就专门去了一趟。地方不难找,就在旧电影院后头那条巷子里。门口连个招牌都没有,就摆着个小木牌,上面手写着“扫码体验”。推门进去,里头倒是挺宽敞,摆了十几张桌子,每张桌上都贴着一个醒目的二维码。老板是个话不多的中年人,见我站着打量,直接指了指墙上的付款码:“400块,两小时,桌上那个码随便扫。扫出来啥,看你运气。”
第一次“嘀”声之后
付了钱,我找了个角落坐下。心里还有点嘀咕,这能扫出个啥来?可别是骗人的。拿出手机,对着桌上那个有点磨损的二维码,“嘀”——手机屏幕亮了。嘿,你猜怎么着?不是广告,也不是什么优惠券,直接跳出来一条挺详细的本地老店牛肉面做法,从选料到火候,写得明明白白。旁边还附了段老师傅手把手教学的小视频。
这有点意思。我愣了一会儿,又试着扫了一次。这次跳出来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——一段对于福安古早建筑屋顶飞檐的介绍,配着无人机拍的俯瞰图,角度选得特别好。这下我算是有点明白了,这四百块钱,买的不是那个简单的二维码,买的是两小时里,不间断的、随机的本地知识和小惊喜啊。
隔壁桌坐着一对年轻情侣,女孩每扫一次就低低地惊呼一声,然后拉着男朋友一起看手机屏幕。那边还有个大爷,戴着老花镜,扫一次就掏出本子记点啥,特别认真。整个屋子里安安静静的,就只有“嘀嘀”的扫码声和偶尔的低声交谈。
时间过得比想象中快。两小时里,我扫到了濒临失传的福安童谣录音、知道了城南哪家光饼最酥脆、甚至学会了怎么辨别本地溪里的几种小鱼。这些东西,你说它有多大学问吧,也不见得,但就是透着股地道的“福安味儿”,在网上搜罗半天,也未必能凑得这么全、这么活灵活现。
快到时间的时候,我又扫了一次。这次出来的是个互动小游戏,通过回答几个对于福安老地名的问题来解锁一段老街旧影。我玩得有点投入,差点忘了时间。
走出门的时候,老板朝我点了点头。我回头看了看那间不起眼的屋子,心里琢磨,这福安400块钱2小时不限次数二维码,说起来就是个简单的买卖,可这两小时下来,感觉不像消费,倒像是一次轻松又充实的本地文化漫游。它没给你灌输什么大道理,就是让你通过一次次扫码,自己去发现、去触碰这座小城那些藏在角角落落里的故事。
现在好像什么都讲究快,连旅游都成了打卡赶场子。像这种福安两小时400元不限次扫码的体验,反而让你慢下来了。就坐在那儿,下一次“嘀”声带来什么全是未知,有点像我们小时候翻小人书,翻到哪页就看哪页的故事,简单,但又带着点期待的快乐。
巷子口几个阿姨在聊天,说的正是这间屋子。“老张家那小子弄的,说是让人多了解了解咱福安。”“四百块是有点贵,不过听说里头东西挺实在。”我笑了笑,没插话。心里倒是觉得,这钱花得挺值。至少以后跟人聊起福安,我不仅能说白云山、富春溪,还能说说哪条青石板路的故事,哼两句地道的童谣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