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宁泄火的小巷子,常宁清凉小巷的时光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13:55:36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条巷子藏在常宁老城的东南角,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墙角爬满了碧绿的青苔。夏天走过这里,总能感受到一股难得的凉意,像有只看不见的手在轻轻拂去暑气。

巷口王奶奶的凉茶摊摆了叁十多年,那只印着红双喜的搪瓷缸都褪了色。每天下午四点,她准时生起小煤炉,蒲扇摇得慢悠悠的,药吊子里飘出夏枯草和金银花的香味。“来碗清热茶?”她总是这么招呼路人,声音温温软软的,像巷子里穿堂而过的风。

巷子深处的老手艺

再往里走,能看见李师傅的竹器店。他坐在店门口编竹席,篾片在指间翻飞,发出沙沙的声响。他说这巷子朝东背西,两边墙高,正好避开日头最毒的时候。每年入夏前,总有老主顾来订新席子,说是铺上它,夜里睡觉后背都是凉丝丝的。

其实想想也挺有意思,常宁泄火的小巷子这个说法,大概就是从这些细碎的生活片段里来的。不是刻意营造的清凉,而是日子久了自然沉淀下来的温润。就像巷尾那口老井,井水冬暖夏凉,叁伏天打上来,不用冰镇就透心凉。

傍晚时分最是惬意。家家户户搬出小桌凳在门口吃饭,清炒苦瓜、凉拌黄瓜,都是些简单的消暑小菜。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打闹,笑声撞在斑驳的砖墙上,又弹回来,显得格外清脆。这时候你要是路过,准能闻到空气中淡淡的六神花露水味道,混着晚饭的香气,成了夏日独有的记忆。

住在巷子中间的赵老师说,他搬来这里二十年了,从没买过空调。“心静自然凉嘛。”他摇着蒲扇笑。这话听着像老生常谈,可在这条巷子里却格外有说服力。或许是因为这里的生活节奏慢,或许是因为邻里之间熟悉——张家今天烧了什么菜,李家孩子考了多少分,大家都心里有数。这种亲近,让暑气都显得不那么咄咄逼人了。

记得去年最热的那几天,我贪图巷子里的阴凉,总爱绕道从这里走。有一次看见几个老街坊坐在井边纳凉,捧着西瓜说说笑笑。那种从容,那种对季节变换的坦然,突然让我明白了什么叫“避暑”。不单是身体感受到的凉爽,更是一种心境。

如今城里高楼越建越多,空调外机轰轰作响,可像这样自然的凉快却越来越难得。常宁清凉小巷的时光,就像被遗忘在旧时光里的珍珠,默默散发着温润的光泽。每次走进这条巷子,都让人觉得,夏天本该就是这个样子——不慌不忙,自在安然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