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阳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,附近还有哪些好去处
辽阳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
前两天和朋友聊天,突然想起辽阳女子学院后街那条巷子。记得十年前上大学时,周末总爱往那儿钻。现在路过学校附近,看着崭新的教学楼,心里直犯嘀咕——那条挤满小吃摊、总飘着烤串香气的巷子,现在还在吗?
带着这份好奇,我特意挑了工作日的傍晚过去。穿过校门拐角,那棵老槐树还在,树下卖鸡蛋灌饼的阿姨却换了人。巷子比记忆里窄了些,但熟悉的烟火气还在空气里打转。几家老店依然亮着暖黄的灯,新开的奶茶店门口排着叁五学生。看来,这条街的生命力比想象中顽强。
要说变化嘛,确实不少。以前遍地开花的麻辣烫小推车,现在都搬进了沿街店铺。最大的惊喜是巷子深处开了家文创小店,窗台上摆着多肉植物,里面卖些手作饰品和明信片。老板娘说,很多毕业生会回来买些小物件带走,像是要把青春装进口袋。
那些让人念念不忘的老味道
走到巷子中段,我眼前一亮——那家"王记烤冷面"居然还在!老板认出了我,笑着说现在是他儿子掌勺。尝了口加了双份鸡蛋的烤冷面,酱料味道半分没变,只是价格从五块涨到了十块。老板边擦桌子边念叨:"学生们就爱这口,毕业了还经常微信联系让我寄真空包装。"
再往前走走,以前总排长队的脆皮年糕摊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家网红芝士热狗店。不过转角那家书店还开着,虽然现在主要靠卖咖啡维持,但书架间依然能看到埋头选书的学生。这种新旧交替的感觉挺奇妙的,就像树在长年轮,既留下痕迹又在不断新生。
路过文具店时,听见两个女生在讨论哪款贴纸好看。这场景让我恍惚回到大学时代——那时我们也会为挑个漂亮笔记本在店里磨蹭半天。现在店里除了文具,还多了很多可爱小物件,手机壳、挂坠、毛绒玩具,都是年轻人喜欢的调调。
夜幕降临后的别样光景
天色渐暗时,整条街突然活络起来。下班的白领和放学的大学生汇成熙攘人流,烧烤摊飘起的白雾裹着欢笑声往上升。我发现巷尾新辟出片小空地,摆着几张露天桌椅,几个弹吉他的学生正在唱流行歌。
坐在旁边听了会儿歌,忽然理解这条街为什么能留住人。它不像商业街那样精致,却有种天然的亲近感。卖糖炒栗子的大叔会记得熟客的口味,水果摊阿姨总会多塞两个橘子给学生。这种人情味,是再华丽的商场也替代不了的。
临走前又看了眼巷口的公告栏,上面贴满社团招新、兼职招聘的纸条。忽然想起当年我也在同样位置撕下过家教传单。这条街就像青春期的注脚,记录着每代人的成长故事。
华灯初上时转身离开,回头望去,暖光灯下的后街依然热闹。或许再过十年,当现在的学生变成大人,也会在某天傍晚突然想起这条巷子,然后像今天的我一样,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回来寻找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