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暨约茶上课,诸暨品茶学习交流
诸暨约茶上课,这事儿挺新鲜
前几天,一个朋友神神秘秘地发消息问我:“周末有空不?一起去‘约茶上课’呗?”我一看就乐了,约茶就约茶,上课就上课,这俩词儿放一块,听着怎么这么别扭呢?心里琢磨着,这难不成是啥新型的社交暗号?怀着满满的好奇心,我决定去一探究竟。
到了地方才发现,原来此“约茶”非彼“约茶”,这“上课”也不是我想象中那种捧着书本念经。场地就在一个很雅致的茶艺工作室里,几张原木茶桌,几套素净的茶具,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茶香,氛围一下子就上来了。老师也不是那种板着脸的教授,反而像是一位懂茶的朋友,招呼我们随便坐。
老师开场就说:“咱们今天这个‘诸暨品茶学习交流’,没那么多规矩。就是请大家来,好好喝几杯茶,聊聊天。茶这东西啊,你得用舌头去认识它,光靠耳朵听,一辈子也学不明白。”这话一下子就说到我心坎里去了。是啊,平时自己喝茶,也就是抓把茶叶扔杯子里,开水一冲完事,从来没仔细品味过。
那天我们喝了好几款不同的绿茶,老师让我们先看干茶的样子,再闻热杯后的香气。然后就是重头戏——品。第一泡什么味道,第二泡有什么变化,舌尖是甜是涩,喉底有没有回甘……我以前哪注意过这些细节啊!一口茶下去,感觉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。
在座的各位,有像我一样纯粹来图个新鲜的,也有开了茶叶店来进修的,还有就是想找个地方静一静的都市白领。大家一边品着老师泡的茶,一边七嘴八舌地聊着自己的感受。有人说这茶有豆香味,有人觉得像板栗香,还有人喝出了青草的气息。没有标准答案,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,这种轻松自在的“上课”方式,还真是头一回体验。
中间休息的时候,老师还教我们怎么泡茶。水温、注水的手法、出汤的时间,原来每一个小步骤,都直接影响着一杯茶最终的味道。我试着亲手泡了一壶,手忙脚乱的,不是水烫了就是时间过了,引得大家哈哈大笑。但就是这么笨手笨脚地实践了一次,反而对刚才听到的知识印象更深刻了。
这么一趟“诸暨约茶上课”下来,我发现自己对茶的看法完全变了。它不再只是超市货架上的一种饮料,而是一种有生命、有性格、有故事的东西。每一片叶子,从山野到茶杯,都经历了一段独特的旅程。而我们通过品饮,与这段旅程产生了连接。这种感觉,非常奇妙。
回家的路上,我还在回味口腔里那股若有若无的甘甜。我突然明白,这种“诸暨品茶学习交流”活动的妙处,就在于它把学习和休闲结合得恰到好处。你不用正襟危坐,也不用背诵考点,就是在一种非常放松的状态下,自然而然地学到了一些东西,结交了一些朋友。这种收获,比单纯喝一杯解渴的茶,要丰厚得多。
现在要是再有人跟我提“约茶上课”,我肯定不会往歪处想了。我会告诉他,这或许是我们这些忙碌的现代人,重新学习如何慢下来、如何品味生活的一种不错的方式。找个周末,放下手机,去认真地喝一杯茶,感觉真的挺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