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树那里有站小巷,玉树小巷站点方位
初闻小巷站名
前阵子和朋友聊起去玉树的见闻,他冷不丁问了句:“听说玉树那里有站小巷,这地方好找吗?”我当时就愣住了。玉树小巷站点方位?这说法听着真有意思,既像是个具体地点,又带着点当地人随口指路的随意劲儿。我心里琢磨着,这大概不是地图上能直接搜到的标准站名,更像是街坊邻里间约定俗成的叫法。
后来在结古镇闲逛时,我特意留了个心眼。向一位在街边晒太阳的老人家打听,他眯着眼睛想了想,用带着当地口音的普通话慢悠悠地说:“你说小巷站点啊,往前面走,看到那个红墙的杂货铺,右手边拐进去就是。”他抬手指了个方向,“那儿以前是班车停靠点,现在虽然站牌拆了,但大家还是这么叫。” ?♂?
跟着老人的指引,我找到了那条巷子。巷口确实不太起眼,两边是些老旧的藏式院落,墙头探出几枝开得正盛的格桑花。巷子不宽,刚好能过一辆小货车,地面是碎石子铺的,走起来沙沙作响。几位藏族阿姨正坐在门槛上捻羊毛线,看见生人也不惊讶,只是友善地笑了笑。
巷子里的旧时光
往里走了百来米,忽然开阔了些。左边有家甜茶馆,门口摆着几张矮桌,几个男人正在那里喝着酥油茶聊天。右侧的墙壁上,还能隐约看出曾经钉过站牌的痕迹,木头框子的印子还在。茶馆老板一边擦着杯子一边说:“早些年啊,这里是去周边村子的乘车点。现在通了公交,这个临时站点就慢慢没人用了。”
我在甜茶馆坐了会儿,听着当地人用藏语夹杂着汉语聊天。他们说起“玉树那里有站小巷”时,语气那么自然,仿佛这是再普通不过的地名。可你要真按着导航找,反倒找不到。这种存在于口头传承中的地名,或许比任何官方标注都更有温度。
巷子深处有家做传统藏饰的手工作坊,老师傅正在打磨一枚银饰。他说他在这住了叁十多年,亲眼见过这个小站最热闹的时候。“那时候天不亮就有人在这儿等车,带着糌粑和行李,要去县城办事。现在嘛……”他笑了笑,手里的活儿没停,“玉树小巷站点方位这事儿,得问老住户才清楚了。”
往回走的时候,夕阳正好斜照进巷子,把整条巷子染成了金黄色。那个曾经的站点,如今只剩下老人们记忆中的模样。但有趣的是,每当有人问起玉树那里有站小巷,当地人还是会很自然地指路,仿佛那个小站从未消失。这种扎根在日常生活里的地理认知,可能比任何地图标记都来得持久。
离开时我又回头看了一眼,巷子里飘起几缕炊烟。忽然明白,所谓玉树小巷站点方位,不只是一个地理位置,更像是一段还在延续的生活记忆。它就在那儿,在甜茶馆的闲聊里,在老人的指路声中,在斑驳的墙面上,静静地诉说着属于这条巷子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