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兰200米范围内找到附近的人进行约会,附近200米快速约见交友
今天上班摸鱼时刷到个帖子,刷着刷着突然让我想起上周五的尴尬经历。那天下午六点,我盯着电脑右下角不断跳动的数字,心里盘算着晚上要不要约人吃饭。翻遍通讯录,不是在外地出差就是早早有了安排。正发愁呢,同事小李探头说了句:“你用普兰200米范围内找到附近的人进行约会试试?我上周就在公司楼下约到饭搭子了。”
这个功能到底怎么用
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我点开那个浅蓝色图标。说真的,刚开始心里挺打鼓的——万一来的是奇葩怎么办?会不会很尴尬?但操作比想象中简单,定位后立刻跳出几个在附近同样在找饭搭子的用户。有个叫“爱吃的土豆”的姑娘在资料里写:“在普兰大厦17楼上班,求拼火锅”。巧了不是,就在我们楼上两层。
我发誓,按下邀约键时手心都在冒汗。没想到两分钟后就收到回复:“好啊!我知道楼下有家新开的潮汕牛肉火锅”。你们能想象吗?从打开软件到约成功,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。这附近200米快速约见交友的效率,简直打破了我对社交软件的认知。
等见到真人反而放松了,原来她是市场部新来的实习生。热腾腾的牛肉锅冒着白气,她边涮吊龙边说:“幸亏你约得早,我再加班就要饿晕了。”那天我们础础吃了顿人均八十的火锅,聊的都是写字楼里的趣事,完全没有陌生人的生疏感。
其实很多人都在用
后来我才发现,公司里用这个功能的年轻人真不少。策划部的小张甚至开发出新玩法——午休时打开软件,约附近咖啡馆的同行交流行业动态。他说这叫“社交半径最小化”,既拓展人脉又不用跑远。隔壁工位的王姐听说后瞪大眼睛:“现在年轻人约会都这么高效了?”
当然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。比如最好选在公共场合见面,首次约会控制在1小时左右,感觉不对随时可以结束。有次我约在图书馆楼下喝咖啡,发现对方不停看手机,就主动说“您要是忙的话咱们改天再聊”,给对方也给自己留足了余地。
现在这成了我的周末保留项目。上周六下午,我在家刷到同在小区的小组约羽毛球,顶着鸡窝头就下楼了。运动完坐在花坛边喝汽水时,那个穿蓝色运动服的男生笑着说:“早知道邻居里有个球友,我上周末就不用对着墙练球了。”
有时候觉得,城市再大也不过是无数个200米半径的迭加。当普兰200米范围内找到附近的人进行约会从手机功能变成生活习惯,那些曾经擦肩而过的缘分,突然就有了具体的形状。就像昨晚收到的新消息:“明天中午要不要再约牛肉火锅?我发现他们家新上了手打牛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