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色品茶自带工作室,百色品茗自备茶室雅集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5:41:10 来源:原创内容

周末午后收到老张的微信,我正对着窗外的雨发呆。他说城东新开了家百色品茶自带工作室,问要不要带些普洱去坐坐。这年头能自带茶叶的茶室可不多见,我立刻从柜子里翻出那饼珍藏的十五年陈升河,撑着伞就出了门。

工作室藏在老街的青砖房里,推门就闻到檀香混着水汽的味道。穿亚麻裙的茶艺师小陈迎上来,看见我手里的茶饼眼睛一亮:“今天正好有几位茶友带了武夷山肉桂,大家可以换着品。”里间已经坐着五六个人,茶海上摆着叁四款不同的茶叶罐子。

茶香里的缘分

老张正拿着闻香杯在鼻尖轻晃,见我来了便招手:“来得正好,这位李老师带了自家茶园的白茶。”穿格子衬衫的李老师腼腆地笑笑,往我杯里斟了杯白牡丹。茶汤杏黄清亮,入口有阳光晒过青草地的香气。我拆开普洱棉纸时,周围响起几声轻叹——茶饼油亮,金毫分明,连小陈都凑近细看。

沸水冲下瞬间,陈香扑鼻。坐在角落始终安静的姑娘忽然开口:“这味道让我想起外公的茶仓。”她说小时候总趴在装茶饼的竹篓边写作业,后来老房子拆迁,再没闻过这种带着时光味道的茶香。她今天带的是凤凰单丛,说是跑了叁家茶庄才找到接近记忆中的味道。

茶壶在众人手中传递,不同的故事随着茶汤流淌。穿唐装的老先生演示潮汕功夫茶的“关公巡城”,大学生模样的男孩分享用冰滴壶冷泡龙井的新鲜尝试。窗外雨声渐密,屋里却因百色品茶自带工作室这样的空间,让原本平行的人生有了温暖的交集。

茶席上的风景

第叁次注水时,小陈端来自制的茶点:山核桃酥撒着桂花,绿豆糕印成枫叶形状。她笑着说:“很多客人说我们这儿不像茶室,倒像朋友家的客厅。”确实,书架上有半旧的茶艺书籍,墙角青花瓷缸里游着两尾锦鲤,每处细节都透着生活气息。

李老师掏出手机给我们看他的茶园视频。镜头里雾气萦绕的茶山,采茶人指尖在嫩芽间跳跃,他轻声解释着“一芽两叶”的采摘标准。老张抚摸着茶海上的紫砂壶感慨:“我收藏了二十多把壶,还是最喜欢这把用了十年的小西施。养壶如养心,急不得。”

那个下午我们喝了七种茶,从白茶清冽到普洱醇厚,从单丛的花香到岩茶的岩韵。舌头渐渐辨不出细微差别,但那份松弛自在却渗进四肢百骸。想起小时候跟着爷爷去镇上的茶馆,老人们也是这样挎着茶叶罐子,在茶香里消磨整个下午。

雨停时已是黄昏,有人提议交换联系方式约定下回茶聚。小陈送我们到门口,提醒说月底要办百色品茗自备茶室雅集,到时候会有云南茶农带今年春茶来交流。我捏着口袋里那张记着电话的便签纸,突然理解为什么古人说“茶无上品,适口为珍”——重要的不是多珍贵的茶叶,而是那份愿意分享的心情。

路灯亮起的水洼倒映着晚霞,手里的茶饼还剩大半。我盘算着下次要带那包冻顶乌龙,或许还能烤些杏仁饼配上。这种不着急的、带着人情味的喝茶方式,或许才是茶道最本真的模样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