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州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校园后巷品茶时光
那盏路灯下的木头长凳
高州女子学院后街喝茶的地方,其实没有像样的茶馆。我说的“喝茶”,是在老陈的糖水铺门口。那里有张被磨得发亮的木头长凳,头顶悬着一盏昏黄的路灯。每当傍晚六点半,路灯“啪”一声亮起,老陈就会朝我挥挥手,端出两个印着青花的搪瓷杯。一杯给他,一杯给我。
老陈的茶,实在算不上名贵。就是普通的绿茶,用滚水冲下去,茶叶在杯子里翻几个身,慢慢舒展开来。第一口总是有点烫,带着轻微的苦涩。但奇妙的是,只要你愿意等上那么几十秒,再喝第二口,舌尖上就会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回甘。这种从苦到甜的变化,让我想起很多事。
记得第一次坐在那个位置,是我大二那年。当时刚结束一场糟糕的考试,整个人垂头丧气的。老陈什么也没问,只是默默多放了几片茶叶。“小姑娘,”他吹了吹杯沿的热气,“你看这茶叶,刚开始都在水面上漂着,沉不下去。等它吸饱了水,自己就沉底了。”我盯着杯子看了好久,那些原本浮着的茶叶,真的在一片一片往下沉。
从那以后,我成了这里的常客。春天的时候,茶杯里会飘进几片榕树新芽;夏天老陈会在茶里放两粒冰糖;秋天最舒服,凉风把茶香吹得四处飘散;到了冬天,我们就捧着滚烫的杯子暖手。这条后街见证了太多这样的校园后巷品茶时光,安静,缓慢,像茶杯里升起的热气,悠悠地飘向暮色。
老陈是个有意思的人。他年轻时跑过船,去过很多地方,现在却甘心守着这个小小的铺子。他说喝茶这件事,急不得。“你看现在那些奶茶,”他摇摇头,“甜得发腻,一杯下去,舌头都木了,哪还尝得出茶的本味?”他说真正的好茶,需要你用舌头慢慢找,那种藏在苦涩里的甘甜,找到了就是你的。
这话让我想了很久。确实,在这里喝的每一杯茶,味道都不太一样。有时候偏苦,有时候回甘特别明显。就像我们的生活,哪有每天都一个味道的?但只要你愿意坐下来,安安静静地喝完一杯,总能品出点什么。
去年毕业前那个晚上,我又坐到那张长凳上。路灯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,老陈破例往茶里加了一小勺桂花蜜。“以后就喝不到我这个老头子的茶咯。”他笑着说。我没说话,只是小口小口地喝着,想把这种味道记得更久一点。茶还是那个味道,先苦,后甜,最后留在嘴里的是淡淡的桂花香。
现在偶尔还会想起那条后街,想起那张被无数人坐得光滑的长凳。虽然离开了校园,但我养成了喝茶的习惯。每次泡茶的时候,都会想起老陈说的——茶叶要沉底了,味道才出来。生活大概也是这样吧,总要沉下心来,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。
不知道现在那张长凳上,坐着哪个姑娘?她是不是也正捧着一杯热茶,看着茶叶慢慢沉下去?校园后巷品茶时光就是这样,人来人往,但那份安静和从容,好像永远都在那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