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城学生品茶上课,校园茶香伴读时光
走进永城中学的教室,你会闻到一丝与众不同的清香——那不是粉笔灰的味道,也不是书本的墨香,而是淡淡的茶香。初叁(5)班的同学们正捧着青瓷茶杯,在氤氲的热气中朗读古诗。这个画面,正在永城的校园里悄悄上演。
说来有趣,这个“茶香课堂”的创意,最初源于一次偶然。上学期语文老师李敏感冒,带着保温杯进教室泡胖大海,有学生好奇地问:“老师,我们能尝尝吗?”李敏灵机一动,何不把茶文化带进课堂?没想到这个临时起意的决定,竟然在学生中引起了热烈反响。
茶水里的学问
你可能要问,学生上课喝茶不会分心吗?刚开始校领导也有这个担忧。但实践下来发现,事情恰恰相反。比如在历史课上讲到丝绸之路,老师会带来茯砖茶,让同学们感受千年前的贸易滋味;生物课上,大家观察茶叶在热水中的舒展,讨论植物细胞的渗透原理。就连数学老师也找到了灵感——用茶杯的水位变化讲解体积计算。
高二学生王浩告诉我,以前下午第一节课总是犯困,现在泡杯绿茶,整个人都精神了。“关键是,我们不是在机械地听课,而是在品茶的过程中思考。”他说话时,小心地转动着手中的白瓷杯,像在把玩一件珍贵的宝贝。
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,让永城学生品茶上课这件事超越了表面形式。孩子们学会了等待——等待水温降至适宜,等待茶叶慢慢舒展,就像知识需要时间沉淀。他们也学会了分享,班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:谁带了新茶,都要分给同桌尝尝。
茶香里的改变
最让人惊喜的是,这个实验带来了意料之外的变化。原本内向的学生因为交流茶道找到了朋友,坐不住的孩子在泡茶过程中学会了耐心。初叁班主任刘老师发现,自从开展茶文化课后,班级纠纷明显少了。“也许是因为喝茶让人心静吧,”她笑着说,“现在孩子们吵架都会先说'要不咱们先喝杯茶冷静一下'。”
家长们的态度也从怀疑转变为支持。张妈妈原本担心影响学习,直到看见女儿为了弄懂茶道,主动查阅《茶经》《大观茶论》,连带着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。“她现在泡茶的动作比我还讲究呢,”张妈妈语气里带着藏不住的骄傲。
校园茶香伴读时光不仅改变了课堂氛围,更悄悄塑造着学生的品格。在快节奏的时代,能安静地泡一杯茶,专注地读一本书,这种能力或许比考试分数更加珍贵。
黄昏时分,夕阳透过窗棂洒进教室,几个值日生正在收拾茶具。他们把剩余的茶叶倒进盆栽,这是他们自创的“废茶利用法”。茶香还萦绕在空气中,与书香混合成独特的校园气息。明天,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教室,新的永城学生品茶上课时光又将开始——不知今天,又会是哪位同学带来家乡的新茶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