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汾火车站小巷子,临汾火车站周边街巷
提起临汾火车站,很多人脑子里立马就是拥挤的人流和嘈杂的广播声。但对像我这样在这儿附近住了十几年的人来说,火车站旁边那些弯弯绕绕的小巷子,才是真正藏着城市温度的地方。
出了车站,往右手边一拐,你就仿佛钻进了另一个世界。那些小巷子啊,窄窄的,两边的老房子墙皮有些斑驳,露出里面的红砖。阳光得费老大劲儿才能从两边屋檐的缝隙里挤进来,在坑洼不平的石板路上投下长长短短的光斑。我特别喜欢在午后从这里走过,啥也不干,就是慢慢溜达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临汾火车站小巷子最吸引人的,是那股子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。巷子口常年有个老师傅摆摊修鞋,他手里的锥子和线好像有魔力,再破的鞋子到他那儿都能焕然一新。旁边支着个小吃摊,锅里永远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,卖的是最地道的临汾牛肉丸子面。那香味啊,能飘出老远,勾得刚下火车的旅客都忍不住停下脚步,来上一碗。
往里走几步,是个开了二十多年的杂货铺。老板娘就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,手里打着毛线,跟路过的老街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。谁家孩子考上大学了,谁家今天来了客人,她都知道。你要是去买东西,她还能顺带告诉你最近哪家的蔬菜最新鲜。这种熟络和亲切,是大超市里永远感受不到的。
说实话,每次走到这儿,我都不自觉地放慢脚步。看着这些熟悉的场景,心里就特别踏实。这临汾火车站周边街巷,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,虽然不起眼,却流淌着最鲜活、最真实的生活。
有时候我会想,为什么我们对这些老巷子这么有感情?大概是因为它们见证了我们太多的日常吧。那个杂货铺,我从小就跟着妈妈来这里打酱油;那个修鞋摊,不知道修补过我多少双磨破的球鞋。每一块石板,每一扇木门,好像都带着记忆的温度。
傍晚时分,巷子就更加热闹了。下班的大人、放学的小孩都回来了,自行车铃铛叮铃铃地响。家家户户开始准备晚饭,炒菜的香味从窗户里飘出来,混在一起,说不上是什么具体的菜式,但那就是“家”的味道。偶尔还能听到谁家妈妈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吆喝声,拖着长长的尾音,在巷子里回荡。
当然,这些老巷子也有让人头疼的时候。比如下雨天,路面会积起小水洼,得踮着脚找地方下脚。空间也确实狭窄,消防车什么的根本进不来。听说这片可能要改造了,心里真是既期待又有点舍不得。期待的是生活环境能变好,舍不得的是这些陪伴了我们这么多年的老地方、老邻居。
站在巷口往回看,夕阳把整条巷子都染成了金色。火车站那边传来火车进站的汽笛声,而巷子里,老人们在门口摇着扇子乘凉,孩子们在追逐打闹。那一刻你会觉得,这座城市最快节奏和最慢生活的地方,原来只隔着一条巷子的距离。这些临汾火车站小巷子,它们可能没有那么光鲜亮丽,但却是这座城市最真实的心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