庐山小粉灯一条街,光影小巷夜色游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06:01:38 来源:原创内容

傍晚时分,我踩着青石板往巷子深处走,两旁的老墙爬满了青苔,湿漉漉的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栀子花香。这条藏在庐山脚下的老街,白天看着普普通通,可一旦夜幕降临,故事才真正开始。

最先亮起来的是巷口那家茶馆檐下的小粉灯。橘粉色的光晕在暮色里荡开,像温好的米酒,暖融融的照进心里。紧接着,第二盏、第叁盏接连亮起,整条街渐渐被这片温柔的粉晕笼罩。灯光映在湿亮的石板上,泛起粼粼波光,恍惚间竟觉得走在一条流淌着光的小河里。

光影里的旧时光

我停在一个卖竹编的手艺人摊前。老师傅就坐在小粉灯下,手指翻飞,竹篾在他掌心听话地穿梭。“这灯啊,亮了叁十多年咯。”他头也不抬,语气里带着几分骄傲,“从前是纸糊的,现在换成了琉璃,可这颜色一直没变。”有个小姑娘挑了个蝴蝶形状的竹灯,点亮的那一刻,她的眼睛和灯笼一起亮了。

再往前是家旧书店,书架直接摆到了街上。老板是个戴圆眼镜的年轻人,正踩着梯子整理最上层的古籍。书页的霉味混着茶香,在粉色的光晕里奇妙地融合。我随手翻开一本旧诗集,扉页上有褪色的钢笔字迹——“1985年秋于庐山”。忽然很好奇,当年买这本书的人,是不是也曾在这样的小粉灯下驻足?

巷子最窄的地方,两边的屋檐几乎要碰在一起,小粉灯在这里交迭出深深浅浅的影子。几个孩子举着棉花糖追逐跑过,他们的笑声撞在老墙上,又弹回来,在巷子里久久回荡。有个老太太坐在门墩上剥毛豆,脚边的花猫懒洋洋地翻了个身。

夜色渐浓时

越往深处走,烟火气就越发浓郁起来。馄饨摊的蒸汽裹着香气直往鼻子里钻,铁板豆腐在鏊子上滋滋作响。我找了个临街的小桌坐下,老板熟练地往汤里撒了一把葱花。“常来啊?”他一边忙活一边搭话,“这条街最有味道的就是晚上了。”确实,白天的庐山小粉灯一条街太过安静,非要等到华灯初上,它才肯露出最真实的样子。

邻桌坐着几个艺术学院的学生,正争执着光影的层次该怎么画才能传神。有个扎马尾的女生指着远处:“你看那盏灯在水洼里的倒影,比真的还要美。”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,破碎的灯光在水里摇曳,竟真的分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了。

起身继续往前走,在一家灯笼铺前停下。老师傅正在教年轻人调色:“粉里要加一点点橘,不能太艳,要像晚霞最后那一抹光。”学徒试了几次都不对,老师傅接过画笔,轻轻一抹——正是街上随处可见的那种温暖的颜色。原来这看似简单的小粉灯,竟藏着这么深的讲究。

夜渐渐深了,游人开始散去。有对老夫妻互相搀扶着走在光影里,他们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。卖糖人的老大爷开始收摊,熄灭炉火前,他特意留了一盏小粉灯,给晚归的人照个亮。我回头望去,整条光影小巷蜿蜒如一条温暖的星河,而那些尚未打烊的店铺,就是星河里最亮的星星。

离开的时候,巷口卖花的小姑娘送了我一枝晚香玉。“明天还来吗?”她仰着脸问。我点点头,虽然知道明天的灯光依旧,但遇见的人和故事,又会是全新的了。这大概就是庐山小粉灯一条街最迷人的地方——它永远给你留着一盏灯,也永远藏着新的惊喜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