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冈同城约初中生100元,附近学生邀约百元活动
最近在本地社群里,总能看到类似“黄冈同城约初中生100元”这样的消息刷屏。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时我心里咯噔一下——这会不会是什么新型骗局?正好表姐家孩子刚上初中,我决定多留意几天。
周末去逛商场时,远远看见几个穿校服的学生围在一起。走近才发现是几个初中生在组织手工徽章义卖,其中一个扎马尾的女生正认真记账:“材料费刚好100元,咱们再做20个就能捐给流浪动物站啦!”
百元活动的另一面
后来通过班主任了解到,最近学生间确实流行着各种“百元活动”。有的是像这样凑钱做公益,有的是拼单买教辅书,但偶尔也会混进些可疑邀约。有个男生上周就差点上当,对方谎称是隔壁学校学生,要求先转账100元定金参加读书会,幸好被家长及时发现。
这事儿让我想起前两天邻居的吐槽。她儿子收到“附近学生邀约百元活动”的邀请,说是去参加密室逃脱。几个孩子到了现场才发现,组织者根本不是学生,而是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在搞推销。虽然最后没损失钱财,但孩子们都吓得不轻。
现在初中生基本都有智能手机,各种群聊里每天信息不断。有些邀约看着挺诱人,像是“百元就能参加编程体验课”“只需100元参与科学实验”,但具体内容经常说得模棱两可。我家楼下小卖部老板说,经常有学生来换现金,就为了参加这类活动。
其实孩子们挺单纯的,他们渴望结交朋友,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。正是这种心理被某些人盯上了。我同事的女儿遇到过更离谱的——对方发来模糊的活动海报,声称交100元就能见网红主播,结果转账后直接就被拉黑了。
说到黄冈同城约初中生100元这个现象,倒让我想起去年很火的“百元挑战赛”。那时候学生们比拼的是用100元做最有创意的事,比如改装旧衣服、制作环保装置。但现在类似的标题却被用在各种不明活动中,真是让人担忧。
前两天路过学校门口,正好听见两个男生在争论。一个说周末的百元电竞比赛肯定是假的,另一个却坚持要去试试。我忍不住插了句话,建议他们先联系主办方确认身份。后来才知道,那所谓的比赛连具体地址都没写清楚。
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想。既然学生们对百元活动这么感兴趣,为什么不能由学校或社区来组织正规的呢?比如百元创业体验、百元社会实践,既满足了孩子们想要社交的需求,又能确保安全。表姐说他们小区最近就在搞“百元菜篮子计划”,让孩子们用100元预算给孤寡老人采购物资,特别受欢迎。
现在每次看到“附近学生邀约百元活动”这样的消息,我都会多留个心眼。毕竟初中生判断力还不够成熟,容易轻信他人。要是家长和学校能提前给孩子们打好预防针,教他们辨别真假邀约,应该能避免很多麻烦。
记得上周在社区中心,看到几个初中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策划“百元城市探索”活动。他们认真讨论路线规划、预算分配的样子,突然让我觉得,同样是以黄冈同城约初中生100元为名的活动,正规组织的就是不一样。那些孩子眼睛里闪着光,是真正在享受策划活动的乐趣。
其实关键不在于活动要不要收100元,而在于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目的。正当的活动永远会光明正大地公布细节,而骗局总是遮遮掩掩。这点不仅孩子们要学会分辨,我们大人也要时常提醒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