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林附近的人600两个小时,邻近的人两小时六百元
这几天朋友圈里有个话题特别火,就是对于“海林附近的人600两个小时”这个说法。刚开始看到的时候,我也纳闷,这到底指的是什么?后来问了几个朋友才明白,原来是在说附近社区里的一种互助服务。
说起来挺有意思的,现在大家都住在楼房里,邻里之间反而陌生了。上周我家水管坏了,正发愁呢,楼下阿姨就给我推荐了个维修师傅。师傅就住在隔壁小区,收费特别公道,而且随叫随到。这不就是“邻近的人两小时六百元”嘛,价格透明,服务也靠谱。
社区里的那些暖心事儿
我家隔壁单元的王姐,前两天还跟我说了个事。她女儿要参加学校的文艺汇演,需要做个复杂的发型。去理发店吧,动辄就要好几百,而且预约都排到下周了。后来在小区群里问了一句,没想到对面楼就住着个专业的化妆师,正好那天下午有空,两个小时就帮孩子把发型搞定了。
这种事情现在越来越常见了。你说要是专门去店里,既费时间又多花钱。反而是这种邻里之间的帮忙,既方便又实惠。而且都是一个小区的,彼此都知根知底,用着也放心。这不就是“海林附近的人600两个小时”最实在的体现吗?
前两天我在小区遛狗的时候,还跟邻居老张聊起这个事。他说上个月家里装书架,本来想去劳务市场找人的,后来在社区础笔笔上发了个需求,没想到十分钟后就有人接单了。来的还是同栋楼的小伙子,学设计的,装得特别专业,两个多小时就搞定了。
其实想想,我们身边真的藏龙卧虎。有的人会修电器,有的人擅长做饭,还有的人精通各种手艺。以前大家都各忙各的,现在有了这样的互助方式,反而把大家的特长都调动起来了。这种“邻近的人两小时六百元”的模式,说到底就是让资源流动起来了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邻里互助最打动人的,倒不只是省了多少钱。更重要的是那种互相信任的感觉。上周我帮楼下的老太太修电脑,她非要给我钱,我说什么也没要。结果第二天,她端着一盘自己包的饺子来敲门,那味道,真是香得很。
现在的生活节奏这么快,大家白天都在忙工作,邻里之间能这样互相帮助,真的挺温暖的。而且这种帮忙都很灵活,时间上也好商量,不会像正规服务那样死板。就像前两天帮我修水管的师傅说的:“都是邻居,有事说话就行,价钱好商量。”
说到这里,我突然想到,也许这就是社区本该有的样子吧。大家既是邻居,又在某些时候能成为彼此的“专属服务者”。这种“海林附近的人600两个小时”的现象,说不定正在悄悄改变我们的邻里关系呢。
对了,昨天我们小区群里还在讨论,要不要建个技能共享的表格。谁有什么特长,能提供什么服务,都登记上去。这样谁家有需要,一看就明白了。我觉得这个主意真不错,既方便了大家,又能增进邻里感情。
其实这样的互助方式,在国外一些社区早就有了。他们叫它“时间银行”,就是用服务换服务。不过在咱们这儿,这种“邻近的人两小时六百元”的形式,似乎更接地气,也更符合咱们的生活习惯。
说起来,这种邻里互助最让人安心的地方,就是彼此都住在附近。既不用担心服务质量,也不用担心后续问题。毕竟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,谁都会尽心尽力地把事情做好。这种真诚,是用钱很难买到的。
现在每次在电梯里遇到邻居,我都会多聊两句。没准儿对方就是个隐藏的高手呢?这种发现的过程,本身也挺有意思的。你说是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