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云港女学生喝茶群,港城女生茶话小聚
最近刷朋友圈的时候,总能看到几个熟悉的头像在晒茶壶和点心,配文都是“周末约起”之类的。好奇心驱使下,我问了其中一位学姐,这才知道她们有个固定的连云港女学生喝茶群,每周都会找不同的茶馆小聚。
说实话,刚听说这个群的时候,我脑子里浮现的是那种很正式的茶道场面——大家正襟危坐,连茶杯都要按特定姿势端。但学姐马上纠正了我:“完全不是你想的那样!我们就是找个舒服的地方,喝喝茶聊聊天,有时候作业不会做,在群里喊一声,马上就能约到人一起讨论。”
第一次参加茶聚的情景
记得第一次被拉去参加她们的港城女生茶话小聚,是在盐河巷旁边的一家小茶馆。推门进去,几个女生已经坐在靠窗的位置了,桌上摆着茶点和冒着热气的玻璃茶壶。让我意外的是,氛围特别轻松,大家都很随意地靠在软垫上,有个女生甚至穿着睡衣风的居家服就来了。
“来啦?快坐快坐。”组织这次聚面的小雨招呼我,“这家的桂花乌龙很不错,你尝尝看。”她边说边给我倒了杯茶,动作特别自然,完全没有陌生人初次见面的拘谨。
话题从最近的选修课老师有多严格,慢慢聊到各自家乡的特产,然后又转到最近看的剧。中间不时有人插话说“啊那个老师我也选过他的课”,或者“你说的那家店我去过”!就是这样,你一句我一句的,时间过得特别快。
让我印象深刻的是,聊到一半时,有个大二的学妹说起她最近遇到的麻烦事——宿舍关系有点紧张。没想到话音刚落,好几个人都分享了自己类似的经历,还给出了很实用的建议。不是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,就是朋友间分享心得的感觉。“你可以试试这样...”“我们宿舍之前也这样,后来...”这种对话方式让人特别放松。
说来也怪,明明那天之前我们都不太熟悉,但几杯茶下肚,聊着聊着就像认识了很久的朋友。可能就是因为没有特定目的,反而更容易打开话匣子吧。
现在想想,这种喝茶群之所以能持续办下来,大概就是因为给了大家一个完全放松的空间。在学校里,我们总是带着某种身份标签——某某班的学生、某某社团的成员,说话做事难免要考虑场合。但在这里,你就是你自己,可以吐槽今天的食堂菜太咸,可以分享刚发现的好店,也可以倾诉最近的压力。
小雨后来告诉我,这个群已经存在快一年了,成员来来去去,但核心的那几个人一直保持着联系。“有时候期末复习压力大,来这里坐一会儿,喝口茶聊聊天,回去又能静下心看书了。”
说起来,这种随意的聚会反而比那些刻意组织的活动更有凝聚力。没有硬性规定必须参加,想来的时候就来,忙的时候就在群里说一声。有时候人少,就两叁个人对坐着轻声聊天;人多的时候,能坐满一整张大桌子,热闹得很。
我觉得这种形式特别适合我们学生——既不会占用太多时间,又能真的交到朋友。毕竟,在连云港读书这几年,除了课堂和宿舍,总该有那么几个能说说心里话的地方,对吧?
临走时,小雨又给我添了杯茶:“下周我们去海边那家新开的店,听说他们家的玫瑰花茶很不错,一起来啊?”我点点头,已经在期待下一次的茶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