莱芜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邻近火车站的小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5:29:15 来源:原创内容

每次走出莱芜火车站,目光总会被对面那条小巷子勾过去。说真的,你要是匆匆路过,八成会觉得它灰扑扑的,没啥看头——墙面斑驳,几根电线杆歪歪斜斜地立着,巷口那家五金店的卷帘门上还留着锈迹。可不知怎的,这条小巷就像个蹲在火车站对面的老熟人,默默地看了这么多年南来北往的人。

那天下午闲着,我决定去巷子里转转。刚踏进去,氛围立刻就变了。火车站广场上那些喧闹声,像是被一道无形的墙给挡住了,耳边忽然安静下来,只剩下风吹过晾衣绳的细微响动。阳光从两栋楼的缝隙里漏进来,把水泥地照得一块明一块暗的。

巷子不深,走了没几步就闻到一股熟悉的香味,是那种家里炖肉的味儿。顺着香味找过去,是家连招牌都没有的小饭馆,门口挂着半截布帘子。撩开帘子进去,老板正趴在柜台上打盹,电风扇吱呀吱呀地转着。墙上贴着的菜单已经泛黄,价格倒是便宜得让人意外。

巷子里的声音与记忆

“要碗面条?”老板醒了,揉着眼睛问。我点点头,他就不紧不慢地往后厨去了。等着上菜的时候,我听见火车进站的汽笛声从巷口飘进来,闷闷的,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。这种感觉挺奇妙的——明明离火车站那么近,近得能听见每一趟列车的动静,可巷子里的一切却有自己的节奏,不慌不忙的。

老板端面上来的时候,我顺口问了句:“您在这儿开店多久了?”他咧嘴一笑:“比那个新火车站年纪还大呢。最早这边都是平房,后来建火车站,拆了一片,就剩我们这条巷子倔强地留下来了。”他说“倔强”这个词的时候,特别用力,好像这条巷子真有什么脾气似的。

我低头吃面,面条劲道,汤头浓郁,是那种在家里才能吃到的味道。旁边桌来了几个刚下火车的旅客,看起来是熟客了,一进来就跟老板打招呼:“老样子!”他们边吃边聊着路上的事,说哪趟车晚点了,哪个站的盒饭又涨价了。听着这些,我忽然觉得,这条小巷就像是火车旅行的一个逗号,让人在匆忙的行程中能稍微喘口气。

吃完饭继续往里走,发现巷子深处还藏着个小理发店。红色的转灯已经不转了,玻璃上贴着“理发十元”的字样。老师傅正给一位大爷剃头,推子的嗡嗡声和巷口的火车汽笛一应一和。这景象让我想起小时候,在老家也是这样,剃头师傅和客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,剪个头能花上一个钟头。

越往巷子深处走,住家的气息越浓。阳台上晾着衣服,花盆里种着小葱,自行车靠在墙边。有户人家的窗户开着,里面传来电视的声音,像是在放戏曲。这些零零碎碎的生活痕迹,拼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——对于人们如何在一片繁华地带,守住自己的一方天地。

天色渐晚,我转身往回走。快到巷口时,正好一列火车出站,轰隆隆的声音震得地面微微发颤。可巷子里的人似乎都习惯了,该晾衣服的继续晾衣服,该做饭的继续做饭。走出巷口,回到火车站广场上,周围一下子亮堂起来,各种灯光招牌闪烁着,人群熙熙攘攘。

我回头看了眼那条小巷,它静静地卧在火车站对面,像是另一个世界。忽然明白了老板说的“倔强”是什么意思——在飞速变化的城市里,有些地方、有些人,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。邻近火车站的小巷,它见证了无数离别与重逢,自己却始终在那里,不声不响地编织着普通人的生活。

下次你经过莱芜火车站,要是时间不赶,不妨也去对面那条小巷子走走。不用特意寻找什么风景,就是在里面随便转转,感受一下那种与火车站截然不同的时间流速。你会发现,有时候最打动人的,反而是这些看似平常的角落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