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冈辩辩二维码200叫小妹,黄冈辩辩扫码200联系女生
最近在本地一些网络角落里,总能看到“黄冈辩辩二维码200叫小妹”这样的信息飘来飘去。说实话,第一次瞥见的时候,我盯着这行字愣了好一会儿。心里直犯嘀咕:这到底是个啥路子?怎么现在连这种服务都搞得跟扫码点餐似的明目张胆了?
那天晚上和几个老同学在大智路烧烤摊撸串,聊起这事。坐我对面的强子噗嗤笑了,掏出手机划拉两下:“你也看见啦?我们厂区厕所门板上都喷着这类二维码,旁边就写着‘黄冈辩辩扫码200联系女生’。”他压低声音,“扫完跳转个页面,让加特定蚕蚕号,说是付两百就能安排见面。”炭火上滋滋作响的肉串突然就不香了,大伙儿都放下筷子。
这事儿透着蹊跷
老李在派出所当辅警,他抹了把嘴:“你们可别犯糊涂。上个月我们所里处理过类似案子,人家转完钱就被拉黑,连个人影都没见着。”他掏出警务通给我们看警示案例,“这些人在二维码后面蹲着,跟钓鱼似的,专挑好奇的下手。”晚风吹得塑料棚哗哗响,我们这桌突然安静下来。是啊,两百块钱说多不多,但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。
后来我特意观察过,这些信息总出现在特定地方——老旧小区的电表箱、网吧洗手间、长途车站附近的小广告栏。打印得模模糊糊的二维码像一个个陷阱,就等着哪个人脑子一热去扫。有回我见个穿校服的半大孩子举着手机在那儿犹豫,赶紧过去把他劝走了。孩子挠着头说:“就是好奇想看看所谓‘黄冈辩辩二维码200叫小妹’到底怎么回事...”
这事儿细想挺让人担忧的。现在连路边卖鸡蛋灌饼的大妈都用扫码支付了,这些不法分子倒是很会与时俱进。他们把见不得光的交易包装成普通消费,让你觉得就跟买包烟似的简单。可这背后藏着多少风险?且不说可能被骗钱,万一牵扯到更严重的案件里,那真是跳进长江都洗不清。
我二姨家住在黄州大道那边,她说连小区业主群都混进过发这种信息的人。头像是个年轻姑娘,进群就发“黄冈辩辩扫码200联系女生”的图片,被管理员踢出去后,换个号又钻进来。“跟打地鼠似的没完没了,”二姨皱着眉头,“现在年轻人压力大我们理解,但也不能往歪路上走啊。”
其实冷静想想,要是正经服务,何必这样鬼鬼祟祟的?正经生意都盼着顾客上门,哪有这样躲在二维码后面不敢见光的。这不明摆着挖坑等人跳么?
昨天路过七一路,看见环卫工人正在清理电线杆上的小广告。那些“黄冈辩辩二维码200叫小妹”的贴纸被铲下来,在扫帚底下卷成一团。老师傅边干活边摇头:“今天铲干净,明天又贴满,这些人都成职业的了。”我突然觉得,咱们普通老百姓最该做的,就是管住自己的好奇心,见到这种二维码,别扫也别信,顺手举报才是正理。
这个世界有时候挺复杂的,但道理其实简单——天上不会掉馅饼,二维码后面也不会有突如其来的艳遇。踏踏实实过日子比啥都强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