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林泄火的小巷子,吉林消暑的僻静胡同
这巷子窄得两人并肩都勉强,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油亮。七月的日头毒得很,可一钻进这巷口,那股子燥热就像被抽走了似的。墙角青苔润润地绿着,偶尔还有水珠从老瓦檐上滴落,啪嗒一声,碎成几瓣清凉。
往深处走,能听见吱呀吱呀的声响。是巷尾王爷爷的蒲扇,他坐在藤椅里眯着眼:“这儿啊,比空调得劲儿。”他顺手从井里捞起个西瓜,刀刚碰上去,瓜就清脆地裂开了。我们蹲在石阶上啃着瓜,那甜丝丝的凉意从舌尖一直蔓延到肚里,什么暑气都消停了。
老墙根下的穿堂风
最妙的是午后两叁点,那时候的吉林泄火的小巷子才显出真本事。风从巷子这头钻进来,贴着老墙根打个转,裹着泥土和薄荷叶的味道,凉飕飕地往人衣领里钻。李婶家的窗台摆着几盆茉莉,香气被这风搅散了,若有若无地飘着。
有时候我会想,这些吉林消暑的僻静胡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?后来才琢磨明白,是那纵横交错的走向挡住了日头,是那百年老砖存着的凉意,更是街坊们不慌不忙的心境。张大妈在门口摘豆角,看见熟人就招呼:“来喝碗绿豆汤呗!”那汤在井里镇过的,喝一碗,汗就歇了。
临近黄昏,巷子开始热闹起来。家家户户的灶台都响动了,炒菜的香气混着傍晚的凉风,在巷子里转悠。这时候搬个小马扎坐在门口,看夕阳把屋檐染成金色,那感觉,真比待在空调房里舒坦多了。
夜深了,巷子重归寂静。只有蛐蛐在墙角鸣叫,月光洒在青石板上,像铺了层薄霜。偶尔有晚归的人骑着自行车经过,车铃叮铃铃的,声音在巷子里传得老远。这时的吉林泄火的小巷子褪去了白天的热闹,只剩下安安静静的清凉,像一首哼了百年的摇篮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