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安那里有站小巷,宁安有站小巷处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3:20:15 来源:原创内容

站台尽头的那条巷子

宁安那里有站小巷,这话听着有点绕,可对住在这一片的老街坊来说,再自然不过了。每次有外地朋友来,问路问到这儿,我们都会这么指路:“喏,就火车站广场东头,背阴的那条,宁安有站小巷处,走进去就是。”

这条小巷,夹在两排有些年头的居民楼中间,窄得很,两个人并排走都嫌挤。墙面是那种老式的水刷石,坑坑洼洼的,雨水在上面留下了深一道浅一道的痕迹。脚下的石板路,被无数双脚磨得油光水滑,下雨天得格外小心,不然准会滑个趔趄。

巷子口永远是最热闹的。清晨五六点,老陈的豆浆摊子就支起来了,那股浓郁的豆香味,能飘出老远。他的豆浆不是那种稀汤寡水的,稠得很,得用勺子舀着喝。旁边紧挨着的是李阿姨的煎饼果子摊,面糊“刺啦”一声浇在铁板上,打个鸡蛋,撒上葱花和芝麻,那香味能勾得人走不动道。她总说,自己在这巷子口守了二十年,看着娃娃们长大,看着年轻人变老。

再往里走,味道就变了。空气中开始混杂着老式剃头铺里飘出的肥皂水味儿,还有那家开了几十年的修鞋铺,老皮匠敲打鞋跟的“梆梆”声,听着就让人觉得踏实。这宁安那里有站小巷,像个什么都能装下的宝盒,外面看着不起眼,里头却塞满了活色生香的日子。

我特别喜欢在午后,太阳晒得人懒洋洋的时候来这儿。那时候,喧嚣稍稍退去,能看清更多的细节。比如,王爷爷总会搬把竹椅坐在自家门口,眯着眼听收音机里的京戏,手指在膝盖上一下一下地打着拍子。他家窗台上那几盆茉莉花,开得正好,小白花藏在绿叶里,风一过,清甜的香味就钻进鼻子里。

你说奇怪不,就这么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巷,偏偏有种魔力。它好像把时间给调慢了。外面的大马路上,车流呼啸,人人行色匆匆。可一走进这宁安有站小巷处,步子就不自觉地放慢了,心也跟着静下来。大概是因为,这里的东西都“老”,老邻居,老手艺,老习惯,让人有种莫名的安心。

当然,小巷也不是一成不变的。前些年,巷子尾那面斑驳的墙上,不知被谁画上了一幅色彩鲜艳的涂鸦,是个咧着嘴笑的大太阳。刚开始,老街坊们还议论纷纷,觉得扎眼。可日子久了,也都习惯了,甚至觉得,这抹亮色给这老巷子添了几分生气。像给一件穿旧了的棉布衫上,绣了朵新鲜的小花。

傍晚时分,是巷子一天中第二个热闹的高潮。下班的人、放学的小孩,像归巢的鸟儿一样涌进来。家家户户的窗户里透出温暖的灯光,厨房里传来炒菜的滋啦声和锅铲的碰撞声。那股混合着各家饭菜香的味道,才是真正的人间烟火气。住楼房里,关上门谁都不认识谁,可在这里,谁家今天炖了肉,左邻右舍都能闻出来。

天色暗下来,巷子里就安静了。只有几盏昏黄的路灯,把人的影子拉得老长。偶尔有晚归的人,脚步声在巷子里回荡,格外清晰。这时候再看这条宁安那里有站小巷,它像一个忙碌了一天的老人,终于能喘口气,歇一歇了。

这条小巷,它就那么安静地待在火车站的旁边,听着南来北往的汽笛声,却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。它不是什么景点,也没有值得大书特书的历史,它就是许许多多普通人生活的容器,装着他们的喜怒哀乐,一日叁餐。但你说,这不就是最真实、最可贵的东西么?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