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营品茶上课,东营茶艺研习体验
推开茶室木门,那股熟悉的炭火香和茶香就飘了过来。几位早到的学员正围着李老师看她摆弄茶具,青瓷盖碗在她手里转得稳稳当当。
“咱们东营人喝茶的历史不算太长,可这股认真劲儿一点不输南方。”李老师边温杯边说,“今天这节东营品茶上课,就带大家从烫杯开始,把泡茶的功夫拆开揉碎了讲。”
从烫手到顺手
记得头回接触盖碗,我可闹了笑话。手指笨拙地扣着碗沿,热水一冲,蒸汽噗地窜上来,差点把盖碗扔出去。李老师笑着说:“新手都这样,别急着学花样,先感受水温透过瓷壁传到指尖的温度。”她让我们把盖碗捧在手心,感受那份温热慢慢散开——就像喝茶本身,急不得。
现在轮到我教新学员了。有个大姐总是叁个手指配合不好,我想起当初的自己,便接过她手里的盖碗:“您看,拇指和中指抓两边,食指虚按着盖钮,这样既稳当又不烫手。”她试了几次,忽然眼睛一亮:“哎,这下找到了!”
茶叶会说话
茶艺最迷人的地方,是每片茶叶都在讲述自己的故事。那次李老师带来两款龙井,看起来差不多,冲泡后却完全不同。第一杯清香扑鼻,第二杯竟带着淡淡的炒豆香。“同样的龙井,这款火工稍重,”她让我们对比着喝,“记住了,好茶不止一种味道。”
在一次次东营茶艺研习体验中,我慢慢明白了什么是“茶性”。比如普洱要用滚水才能激出陈韵,绿茶得用80度水温柔对待。就像和人相处,得懂它的脾气。
最近迷上了乌龙茶,那种变化特别有意思。同样的铁观音,用紫砂壶泡出来醇厚,用盖碗泡就清扬。有时候我会同一款茶换不同器具泡,对比着喝,真是趣味无穷。
茶席间的暖意
茶桌上总是充满意想不到的温暖。上周有个小伙子不太会闻香杯的使用方法,旁边的大爷就凑过去示范:“这样搓着转,香气慢慢就出来了。”后来聊起来,大爷退休前是石油工人,现在把泡茶当成了新的事业。
这样的场景在东营品茶上课时经常见到。大家来自不同行业——有刚毕业的大学生,有开店的老板,还有带着孩子来的妈妈。但在茶桌前,每个人都安静下来,专注于手中的这杯茶。偶尔交流泡茶心得,或者聊聊生活琐事,茶香袅袅中,陌生人就这么熟悉起来。
现在我家里也置办了一套茶具。周末午后,我会学着老师的样子,给自己泡上一壶。水沸的声音,茶叶舒展的姿态,茶汤在杯中的颜色——这些细碎的快乐,让忙碌的生活有了喘息的空隙。
也许这就是茶艺的魅力所在。它不急着告诉你什么大道理,只是通过一遍遍的冲泡,让你在快节奏的日子里,找到属于自己的时间。当热水注入盖碗,茶叶在水中起舞的那一刻,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