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州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,崇州火车站后街小巷名称
那天路过崇州火车站,一位外地来的朋友问我,这火车站后面,是不是藏着什么老巷子?他这么一问,倒是把我给问住了。我在这附近住了些年头,天天从站前广场经过,可还真没特意绕到后面去看过。这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,看来不止我一个人不知道。
带着这份好奇,我决定亲自去转一转。从气派的火车站主楼侧面绕过去,没走几步,景象就完全不同了。眼前是几条交错的小巷,路面不算宽,两旁是些有些年头的矮房子,红的砖,灰的瓦,墙缝里还钻出几丛绿草。这里的节奏一下子慢了下来,和站前熙熙攘攘的人流车流比起来,简直是两个世界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走进去,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。有家早点铺子还没收摊,蒸笼冒着白白的热气,老板娘正和熟客聊着天。旁边五金店的老板坐在小凳上,不紧不慢地收拾着工具。再往里走,还能看到一些老式的理发店,红色的转灯已经有些褪色,但还在慢慢地转着。这些看似普通的场景,却给人一种特别踏实的感觉。
我问一位坐在门口晒太阳的大爷,知不知晓这崇州火车站后街小巷名称具体叫什么。大爷眯着眼想了想,用带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说:“这儿啊,没啥正式大名。我们老住户都管这一片叫‘车站后身’,那边窄点的叫‘毛家拐’,再往里还有个‘友爱里’。”他顿了顿,指着另一头说,“不过现在年轻人,谁还记这些老名儿啊。”
大爷这话倒是实在。我打开手机地图查了查,这片区域在电子地图上确实没有特别醒目的标注,只是被简单地归在“崇州站”后方区域。看来,这些真正承载着本地记忆的崇州火车站后街小巷名称,更多地是活在了老住户们的口口相传里。
这让我想起许多城市都有类似的地方。火车站、汽车站周边,常常会形成这样一种独特的生态——前面是代表城市面孔的现代建筑,是迎来送往的门户;而一墙之隔的后面,却藏着这座城市最本真、最接地气的生活肌理。这里可能没有光鲜的外表,却有着最浓的人情味。
我在巷子里慢慢走着,看到几个孩子在不宽的路上追逐嬉戏,他们的笑声在巷子里回荡。这场景让我有些恍惚,仿佛时光在这里走得格外缓慢。站前广场上,列车时刻表在不断更新,人们步履匆匆;而站后这些小巷里,生活却按照自己的节奏,不慌不忙地继续着。
一位大姐正在自家门口的简易灶台上炒菜,香味飘出好远。我跟她聊了几句,她说他们家在这儿住叁十多年了,眼看着火车站翻新扩建了好几次,越来越气派。“但我们后面这儿,变化倒是不大。”她笑着说,“习惯了,清净。”
离开的时候,我又回头望了望这片交织的小巷。它们就像城市的另一个侧面,不那么起眼,却同样真实、温暖。朋友那个对于崇州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的问题,我总算有了一些答案。它可能叫“车站后身”,叫“毛家拐”,或者根本就没有一个统一的、响亮的名称。但它确确实实地存在着,并且以一种安静而坚定的方式,守护着一方烟火,留存着一份记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