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州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校园后巷品茶时光
梅州女子学院后街喝茶
沿着女生宿舍楼往西走,拐过爬满叁角梅的红砖墙,空气突然就慢了下来。这里是学院后街,和正门外车水马龙完全是两个世界。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两旁老榕树的气根轻轻晃着,把阳光剪成细碎的金箔洒在肩上。
阿婆的茶摊就在榕树底下,几张原木桌凳,烧水的铜壶咕嘟咕嘟冒着白气。我常坐靠墙那个位置,点一壶本地的单丛茶。阿婆会先用沸水烫过陶壶,抓一把茶叶放进去,摇一摇递到你跟前:“闻闻看,今天这批茶带着姜花香呢。”
茶汤是清亮的琥珀色,入口先是微微的涩,很快化开成甘甜。这种喝茶方式很随意,不像茶艺表演那么讲究,反倒让人松弛下来。隔壁桌几个大四女生在聊实习的事,声音轻轻柔柔的,和茶杯磕碰声、远处的自行车铃声混在一起,成了后街独有的背景音。
校园后巷品茶时光
记得刚入学那会儿,是学姐带我来的。她说这条后巷藏着梅州女子学院最真实的生活模样。果然,在这里总能遇见有趣的人——退休的老教授会端着自带的白瓷杯来喝茶,聊起校园往事眼睛会发光;刚下课的女孩们抱着书本讨论小组作业,茶杯边还摊着写满笔记的活页纸。
阿婆在这摆了二十年茶摊,记得住每个常客的口味。给怕苦的学生多放两颗冰糖,给喜欢浓茶的老客多添一撮茶叶。她常说:“茶啊,就是要喝出人情味。”有时看她不紧不慢地焙着新到的茶叶,满巷子都是暖融融的焦香,你会觉得时光在这里打了个温柔的盹儿。
去年秋天,我在这里遇到件事。一个女孩红着眼睛坐在角落,阿婆什么也没问,给她泡了杯桂花乌龙。后来那女孩每次来都点这个,她说那天茶里的桂花香,让她突然就想通了某些事。可能这就是校园后巷品茶时光的魅力吧,它不提供答案,却总能在恰当的时候,给你继续前行的力气。
铜壶里的水又滚了,白雾袅袅升起。我举起温热的茶杯,看夕阳把整条后街染成蜂蜜色。这样的梅州女子学院后街喝茶日常,大概会成为多年后最清晰的记忆——不是课堂上那些深奥的理论,而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午后,茶香氤氲中,我们慢慢学会了与生活温柔相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