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梁150的爱情在哪条街,吕梁150的爱情在哪个路口
吕梁150的爱情在哪条街?这个问题最近总在我脑子里打转。前几天路过老城区,看到那栋熟悉的红砖楼,墙面上用白色油漆刷着巨大的"150"字样,突然就想起了很多年前住在这里的李奶奶。
她总是搬个小马扎坐在楼门口,手里做着针线活,眼睛却望着巷子口。有次我放学回来,忍不住问她:"奶奶,您在等谁呀?"她笑了笑,眼角的皱纹像绽开的菊花:"等一个永远来不了的人。"后来我才知道,她年轻时爱上了一个外地来的工程师,两人约好在那棵老槐树下见面,可那人再也没出现。
街角的面馆
往西走两百米,有家开了叁十年的面馆。王老板今年五十多了,还是个光棍。奇怪的是,他每天凌晨四点就开始熬汤,六点准时开门,雷打不动。有熟客打趣他:"这么拼命干啥,又没人等着你养家。"他擦擦额头的汗,眼神飘向窗外:"万一她哪天回来,得让她吃上这口热乎的。"
听说二十年前,有个姑娘天天来吃面,总是坐在靠窗第二个位置。后来姑娘去省城发展,临走时说会回来。这一等,就是七千多个日夜。王老板的牛肉面从叁块钱涨到了十五块,那个位置却始终空着,每天擦得锃亮。
吕梁150的爱情在哪个路口?我常常在想,是不是就在面馆门口那个斑马线上。去年冬天,我看见一对小年轻在那儿吵架,女孩气得直跺脚,男孩急得团团转。可当绿灯亮起时,男孩突然把女孩往怀里一带,躲开了闯红灯的电动车。两人相视一笑,手拉手过了马路。
这些零零碎碎的故事,拼凑出了我对这条街的记忆。或许爱情从来不在某个具体的地点,它藏在等待的目光里,藏在二十年不变的习惯里,藏在危险来临时下意识的拥抱里。老街要拆迁了,红砖楼马上就要拆,面馆下个月关门。但那些发生在吕梁150号的爱情故事,就像墙上的白漆数字,虽然褪色,却永远刻在时光里。
昨天又路过那里,看见几个年轻人正在老槐树下拍照。女孩穿着洁白的婚纱,男孩西装笔挺。摄影师喊着:"靠近点,对,笑得开心些!"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,在他们身上跳跃。我突然觉得,这条街的爱情故事,还在继续写着新的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