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安品茶喝茶工作室,北安茶道品茗工作室
北安品茶喝茶工作室,北安茶道品茗工作室——每次路过这条熟悉的街道,总会被门楣上这两行温润的字迹留住脚步。今天推门进去时,檐角风铃正敲出清明节的雨声。
穿棉麻长裙的茶艺师正在给客人冲泡凤凰单丛,她手腕轻抬时,蒸气恰好托起一缕兰花香。记得第一次来这儿,我好奇地问这两种工作室名称有什么区别,她捏着紫砂壶盖轻笑:“喝茶是解渴,品茶是解心呀。”
茶汤里照见的生活模样
靠窗那桌的老先生每天晌午都来,总要一壶六安瓜片。他说这茶像老邻居,喝惯了就不想换。有回瞧见他用茶杯暖手,眯眼望着窗外梧桐树,那神态倒比茶汤更显温润。斜对角常坐着几个年轻人,有时带着笔记本电脑敲敲打打,有时纯粹闲话,他们的武夷岩茶总能喝出咖啡馆拿铁的气势。
最有趣是上个月遇到的姑娘,说要找最苦的茶。茶艺师给她沏了生普,叁泡之后姑娘忽然笑了:“原来苦到底就会回甘啊。”后来才知道她刚经历裁员,现在开了家花店——你看,这世间的顿悟,往往就藏在某盏茶里。
水温与时光的默契
工作室的茶台总泊着七八把壶,每把都养着不同的茶魂。李师傅教我用盖碗试龙井,水温要像“蟹目鱼鳞”那般微沸。当我手忙脚乱被烫到时,他慢悠悠说:“急什么?茶叶在枝头长了叁季,还差这几十秒么?”
其实北安品茶喝茶工作室最动人的,是让很多像我这样的普通人,在某个午后突然理解了“茶道”二字。它不是什么高深学问,就是看着茶叶从紧卷到舒展,像把皱巴巴的日子慢慢熨开。
暮色渐合时,茶艺师开始焙今天收来的野茶。陶罐里噼啪作响的春夜,让人想起《茶经》里那句“茶之为用,味至寒,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”。玻璃壶中沉浮的太平猴魁,恰似我们这些在都市里起落的身影。
走出工作室时风铃又响,带回半肩春雨的清凉。明天该来试试他们新到的东方美人茶了,听说那茶汤有着蜜糖般的色泽,就像这座城市里,所有被茶水温柔接住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