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夏哪里有100块的巷子,临夏百元小巷何处寻
最近总听朋友念叨,说想在临夏找那种百元小巷,我心里还嘀咕呢,这年头哪还有这么实惠的地方?上周六闲着也是闲着,索性骑上电动车把老城区转了个遍。
你还别说,真让我摸到点门道。南门广场后面的巷子往里走,藏着几家小店,老板都是本地人。我走进一家卖酿皮的小铺子,木招牌被晒得发白,门口小板凳上坐着几个老爷爷正唠嗑。价格牌子用粉笔写的,酿皮8块,甜醅子5块,加起来刚好十叁。这价格在别处怕是见不着了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老板一边麻利地切着酿皮,一边跟我搭话:“咱这儿来的都是老街坊,赚个辛苦钱。”他指着调料罐子说,辣椒是自己舂的,醋是自家酿的。临夏哪里有100块的巷子?其实不用刻意找,往老居民区钻准没错。我算了算,要是两个人来,五十块钱能把招牌小吃尝个遍。
拐角修鞋的老师傅更有意思,补个鞋跟只要叁块钱。我问他这价钱能挣着钱吗,他笑着指指巷口:“我在这儿叁十年了,街坊们走过来顺手就修了,要价高了人家不如去新商场。”这话让我愣了下,现在到处都在说消费升级,可老百姓过日子,图的不就是个实惠方便?
临夏百元小巷何处寻?我发现个规律——学校周边准有。二中对面的巷子,学生放学那个热闹啊!炸土豆片两块钱一串,鸡蛋灌饼四块五,几个初中生凑十块钱就能吃得很满足。卖文具的阿姨说,她这的本子比书店便宜两块,孩子们都爱来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类小巷子确实不太好找。得往那些没怎么翻新的老街走,招牌不起眼,但店里坐得满满当当。我发现个窍门:看哪家店本地老人家多,跟着进去准没错。他们可都是活地图,知道哪家实惠又好吃。
路过一家理发店,红白蓝灯柱转着,门上贴着“理发十元”。里面老师傅正给老主顾剃头,俩人不紧不慢聊着家常。这种场景在大街上越来越少见了。我站在门口看了会儿,突然觉得,这些百元小巷珍贵的不是价格,是那份几十年没变的人情味。
城东新开的购物中心我也常去,地下美食城随便吃顿都得七八十。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——可能是食物里少了大火翻炒的锅气,也可能是少了街坊间熟络的寒暄。临夏百元小巷何处寻?现在我觉得,它更像是一种生活智慧,藏在城市的褶皱里,等着懂行的人去发现。
太阳快落山时,我在巷子口买了半斤糖炒栗子。老板娘多抓了一小把塞给我:“快收摊了,算你便宜。”热乎乎的栗子捧在手里,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大家总惦记着找这样的地方。临夏哪里有100块的巷子?它不在导航软件里,在寻常百姓的日子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