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安学生品茶上课,学生饮茶课堂体验
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教室,六安市某中学的课堂上飘着淡淡的茶香。这不是什么休闲茶馆,而是一堂特别的素质教育课——学生们正在老师指导下学习茶叶冲泡技巧。穿行在课桌间,能看到孩子们专注地用玻璃杯冲泡当地特色的六安瓜片,嫩绿的茶叶在热水中缓缓舒展。
“注意水温,85度刚好能激发茶香又不破坏营养成分。”李老师边走边提醒。坐在第叁排的女生小陈小心翼翼地注水,看着茶叶在杯中起舞。“以前总觉得喝茶是爷爷奶奶的事,现在发现自己泡的茶特别清甜。”她笑着说,旁边的同学纷纷点头附和。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,让传统的茶文化悄然浸润着年轻心灵。
茶香里的成长印记
每周叁下午的茶艺课成了最受欢迎的课程。学生们不仅学习泡茶,还要了解茶叶种植、采摘和制作的全过程。上次学校组织去茶园实践,男生小王惊讶地发现:“原来一片茶叶要经过这么多道工序,茶农真的太辛苦了。”他现在喝茶总会多品几口,说不能浪费这份来之不易的滋味。
更让人惊喜的是,这门课悄悄改变着学生们的习惯。以前课间都是碳酸饮料当道,现在不少同学自带茶杯,偶尔还会互相品评各自带来的茶叶。初二的小张原本坐不住,现在能安静地完成整套茶艺流程:“爸妈都说我变得沉稳了,可能这就是茶的道吧。”
家长们最初听说要开茶艺课,还担心会不会影响学习。但看到孩子不仅功课没落下,反而更懂得待人接物的礼仪,都转变了态度。一位家长在班级群里感慨:“昨天孩子给我泡了杯茶,手法像模像样,还给我讲茶文化。那一刻突然觉得,孩子真的长大了。”
茶杯中的文化传承
这门课的陈老师是本地人,家里世代种茶。他总说:“我们六安是茶乡,孩子们如果连自己家乡的茶文化都不了解,那多可惜。”在他的课堂上,茶不只是饮品,更是连接古今的纽带。学生们会学习陆羽的《茶经》,了解唐宋时期的饮茶习俗,还会用现代科学知识分析茶叶中的茶多酚功效。
最近学校举办了校园茶文化节,学生们自己设计茶席、编写讲解词。小组成员小林指着他们布置的展台说:“我们特意找了六安茶的历史资料,才知道明代就有‘六安精品入药最佳’的记载。”展台上摆放着学生手绘的茶叶图谱,引来不少参观者驻足。
随着课程深入开展,学校注意到学生们的微妙变化。教务处王主任发现:“这门课开设后,班级氛围更融洽了。学生们在茶艺课上培养的耐心和专注力,也迁移到了其他课程中。”几个调皮男生在茶艺课上找到了展示细心的舞台,他们的数学老师开玩笑说:“现在解题步骤都写得特别工整。”
窗外飘来阵阵茶香,教室里孩子们正分组练习奉茶礼仪。那双双捧着茶杯的小手,不仅传承着千年茶艺,更在氤氲茶雾中描画着文化自信的新图景。这片片茶叶在杯中沉浮,仿佛也在诉说着:最好的教育,就藏在这些日常生活的美好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