阆中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古城老街150元的情缘
阆中的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两旁斑驳的木门虚掩着,隐约飘出豆瓣酱的香气。我蹲在巷口槐树下,看一位老人用竹篾编蝈蝈笼子,她忽然抬头望望斜对面朱漆剥落的窗棂:“那间阁楼啊,月租一百五。”
我顺着她示意的方向望去,褪色的蓝印花布窗帘后,似乎还晃动着年轻的身影。叁年前的梅雨季,小雅就是在这里租下了月租150元的小阁楼。她总说屋檐滴答的雨声像在数日子,而阿森总在深夜带着满身花椒味推开木门,把温热的蒸馍放在她画设计图的桌角。
蓝印花布隔出的天地
九平米的阁楼被蓝印花布隔成两半,布帘这边是裁缝机改造的工作台,那边是垫着旧棉被的地铺。小雅至今记得有个冬夜,阿森举着刚发的工钱掀开布帘:“走,去古城老街吃担担面!”他们踩着咯吱作响的木楼梯跑出去,在挂着红灯笼的老街摊前,用十五块钱买了两碗面,剩下的一张百元纸币被阿森折成纸飞机,飞进了嘉陵江的晚风里。
房东太太偶尔会端着醪糟上楼,看见小雅在量布裁衣,总要念叨两句:“当年我和老头子也是从裁缝铺起家的。”她放下白瓷碗时,目光总会掠过墙角那个用摩托车零件焊接的晾衣架——那是阿森用废料做的,现在还在原地撑着几件棉麻长裙。
今年清明我再去时,阁楼已换了租客。新婚的小夫妻在窗前挂起湘绣门帘,女主人正往陶罐里插新采的桃枝。她说前些天收拾屋子时,从地板缝里捡到枚银戒指,内侧刻着“尝厂2019”。“准备打枚新的,把旧戒指熔进去。”她抚着微微隆起的小腹笑了笑,窗外正是阆中古城连绵的青瓦屋顶。
暮色渐浓时,我拐进古城老街的茶铺。穿阴丹士林布衫的老板娘边续茶水边说:“常来的小两口去年盘下了街尾的铺面。”她指的正是阿森和小雅。他们的服装工作室现在兼卖手冲咖啡,玻璃柜里还摆着当年在巷口拍的泛黄照片——背景里“月租150”的粉笔字迹依稀可辨。
华灯初上时分,我终于望见街尾暖黄的灯光。小雅在给客人量尺寸,阿森正将新染的布匹挂上竹竿。那些深浅不一的蓝色,在晚风里飘成一片会呼吸的星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