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州约茶上课,雷州品茶学习交流
雷州这地方,说起喝茶可太有意思了。前两天路过老街,看见几个年轻人抱着笔记本往茶室走,嘴里还念叨着“约茶上课”,这可把我给听懵了——喝茶就喝茶,怎么还上起课来了?
揣着满肚子好奇,我跟着拐进了那家青瓦白墙的茶舍。扑面而来的茶香里混着轻快的讨论声,穿棉麻衫的茶艺师正在演示如何温杯烫盏,七八个年轻人边看边在手机备忘录里记要点。有个戴眼镜的男孩悄悄告诉我:“在这儿学茶比看视频强多了,手法不对老师立马纠正,还能尝到不同水温泡出来的区别。”
茶香里的慢时光
穿着墨绿色围裙的陈掌柜给我递来一杯凤凰单丛:“我们这的雷州品茶学习交流,说到底就是让大家把节奏放慢。”他指着正在闻香的两个姑娘,“你看她们,半小时前还在赶方案,现在连手机都搁边上了。”窗外摩托车轰隆隆驶过,屋里却只有注水声和偶尔的轻笑。有个女孩正小心地把茶饼撬开,突然“咔嚓”一声,碎茶溅到了对面男生的袖子上,两人同时笑出声来。
这种课确实不太一样。没有固定讲义,茶艺师会根据当季新茶调整内容,有时候聊着聊着就扯到雷州当地的茶俗去了。上次清明前后,他们专门弄来传统炭炉,教大家怎么焙火才能让雷州茶带出蜜韵。有个阿姨每周都来,她说现在泡给老伴喝的茶,再也没被嫌过苦涩。
在茶汤里遇见知音
最让我惊讶的是在这儿的遇见。上回碰到位满头银发的老先生,用带着文昌口音的普通话讲解怎么辨别陈年普洱的樟香。后来才知人家是退休的地理老师,现在整天带着地图来讲茶马古道。几个茶友听着入迷,约好下个月要跟他去乌石港看运茶船。
这种雷州约茶上课的氛围,像极了过去街坊邻居串门喝茶的光景。只不过现在聊的不再只是家长里短,有时会听到有人对比紫砂壶和盖碗的冲泡差异,有时又在讨论新到的武夷岩茶该配什么茶点。总在转角茶几旁坐着的中年大哥,上周带来自己收藏的九十年代老茶饼,二十多人传着品鉴,满屋子都是时光沉淀的醇厚。
暮色渐浓时,茶室亮起暖黄的灯笼。新来的姑娘还在笨拙地练习“关公巡城”,旁边的茶友轻声提醒:“手腕再低些,对,就这样。”她斟出的茶汤在灯下泛起金圈,突然就懂了什么叫“水含香”。或许这就是雷州品茶学习交流最动人的地方——在快得让人喘不过气的日子里,还能找到这么个角落,让时光在茶壶起落间慢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