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鼎约茶高端酒店体验,福鼎品茗雅致住宿之旅
福鼎这个闽东小城,最让人惦记的除了太姥山的云海,大概就是满街飘着的白茶香了。这次特意选了家能品茶的高端酒店住下,就想看看把喝茶和住宿揉在一起,能生出怎样的趣味。
车子刚停稳,穿茶服的门童就迎了上来。办入住时,前台姑娘温温软软地问:“先生,需要帮您安排明早的茶室吗?我们客房都配了简易茶具。”顺着她手指方向望去,大堂角落真有个透明茶窑,老师傅正在里头焙茶,那股子糯香隔着玻璃都能闻到。
推开窗就是茶园
房间比想象得更妙——整面落地窗外竟真是起伏的茶田。暮色里,采茶人挎着竹篓往山下走,斜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。我迫不及待烧水烫杯,撬了块随身带的2018年寿眉。水温正好是85度,注水时茶叶在盖碗里轻轻翻腾,像刚醒来的小精灵。
要说这福鼎约茶高端酒店体验最特别的,是连空气都浸着茶多酚的味道。浴室备品是白茶调的,枕头里塞着茶梗,连晚安甜品都是茶冻。夜里睡不着,索性抱着毯子坐在阳台摇椅上。山下城镇灯火零零碎碎的,但茶山却沉在墨样的黑里,偶尔传来几声虫鸣。
第二天特意起了早,跟着民宿管家去后山采茶。露水还挂在茶芽上,管家教我用指尖掐下一芽一叶。“别看动作简单,老茶农一天也就能采四五斤青叶。”他说着把竹篓递给我试,才采半炷香功夫,手指甲就染得绿莹莹的。
回来时茶艺师已在等我们,是个说话带笑的中年人。他摆开叁只品茗杯,分别泡了白毫银针、白牡丹和寿眉。“好茶就像好人,得慢慢处。”他捻着茶杯转圈,“银针清爽像少年,牡丹醇和似中年,寿眉沉静如老者。”这话让我端着杯子愣了神,突然觉得以前牛饮真是辜负了。
午后去体验制茶,才发现晒青远比想象中讲究。竹筛要按经纬线摆放,茶叶铺多厚都有定数。负责带我们的陈师傅说,他十六岁开始学制茶,现在五十多了,每年春茶季还是紧张得睡不好。“看天吃饭的活儿,差半天时辰,茶味就岔了道。”
晚饭后闲逛,遇见个常来住店的上海老先生。他坐在茶亭里对我举举杯:“每年清明前后我都来住一周,比吃保健品管用。”他说这座城市变得太快,只有这片茶山还是老样子。这话让我想起酒店走廊挂的老照片——一百多年前,穿长衫的茶商也是站在同样的山坳里验货。
睡前翻了翻客房的茶文化手册,发现连客房服务单上都有“代客煮老茶”的选项。突然理解为什么有人愿意专程为喝茶住酒店——当茶香渗进枕头缝,当推开窗伸手就能碰到茶树枝,那种被茶文化轻轻包裹的感觉,确实和普通旅行不同。
退房那天下起了毛毛雨,茶山浸在雾里像幅水墨画。前台姑娘塞给我一包他们自晒的白牡丹,说带着路上喝。车子拐出盘山公路时,后视镜里还能望见那片绿汪汪的茶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