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瓯学生品茶上课,学子课堂茶香习礼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3:45:41 来源:原创内容

走进建瓯市实验小学的茶艺教室,清新的茶香扑面而来。二十几个孩子正围坐在长桌旁,小手握着青瓷盖碗,专注地跟着老师练习冲泡动作。五年级的林小雨轻轻晃动手腕,看着茶水在杯中划出琥珀色的弧线,脸上写满了新奇。

“以前觉得喝茶是爷爷奶奶的事,”她眨着眼睛说,“现在才发现,这里面有这么多门道。”在她身旁,同学们正互相品评着各自泡的茶,教室里飘着淡淡的茶香,也飘着孩子们清脆的笑声。

当茶香飘进校园

建瓯作为闽北茶叶的重要产区,几乎家家户户都与茶有着不解之缘。但把茶文化正式引入课堂,还是这两年的事。课程设计者陈老师坦言,刚开始不少家长有疑虑:“孩子学这个会不会耽误正课?”

然而一学期下来,变化悄悄发生了。原本坐不住的男孩学会了静心等待茶叶舒展,挑食的孩子开始懂得品味不同茶汤的细微差别。更让老师们惊喜的是,孩子们通过泡茶、奉茶,懂得了什么是“分寸感”。

“你看,水温太高会烫伤茶叶,太低又泡不出香味。”六年级的王浩一边给同桌倒茶一边解释,那认真的神情活像个小茶人。他母亲笑着说,自从学了茶道,孩子在家给爷爷奶奶奉茶时,连端杯的姿势都标准了许多。

这种变化不是个例。在建瓯学生品茶上课的过程中,许多孩子都展现出了出乎意料的专注和耐心。茶艺老师注意到,那些平时在文化课上表现平平的学生,反而在茶艺课上找到了自信。“每个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就感。”

一杯茶里的成长

午后阳光透过窗棂,在茶席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孩子们正在准备一场小型的茶会,这是本学期最重要的实践课。小雨小心翼翼地摆放茶具,她的搭档李明则仔细调整着每把椅子的位置。

“往左一点,再往左一点......”李明轻声指挥着,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。对他们来说,这不仅仅是一次作业,更像是一场庄严的仪式。在学子课堂茶香习礼的氛围中,他们体会到了什么是待客之道,什么是中华礼仪。

茶会开始了。孩子们轮流担任主人和宾客,奉茶、接茶、品茗,每个动作都透着平日里少有的沉静。当一位同学不小心把茶汤洒出杯外,没有人嘲笑,只有理解的目光。在这个充满茶香的空间里,孩子们学会了包容和不完美和解。

“我觉得,茶就像一位温和的老师。”小雨在茶会结束后若有所思,“它不说话,却教会我们很多。”她现在已经能分辨出建瓯水仙和武夷岩茶的区别,但更让她自豪的是,她学会了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,给自己留一片安静的天地。

随着课程的深入,茶文化悄然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。课间,会有孩子用老师教的办法泡一杯茶提神;作文里,开始出现对茶香的细腻描写;甚至有几个孩子回家后,主动要求父母周末一起品茶聊天。

一位班主任老师发现,班上同学间的摩擦明显减少了。“或许是因为泡茶需要耐心,品茶需要静心,这些品质自然会影响到孩子们处理问题的方式。”她说这话时,窗外正好飘来阵阵茶香,教室里孩子们正在准备下一节课的茶具,动作轻缓而有序。

建瓯的这片茶园里,成长的不只是茶树,还有这些在茶香中慢慢舒展心灵的孩子们。他们或许还不完全明白茶道的深奥哲理,但在每一次注水、每一次举杯之间,传统文化的种子已经悄然生根发芽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