鹰潭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,鹰潭男人常去的小巷子
巷口飘香的烟火气
要说鹰潭男人爱往哪儿钻,还得是那些藏在老城区的小巷子。这些巷子啊,宽不过叁米,两边是斑驳的墙面,头顶是交错晾晒的衣裳,可偏偏就是有种说不出的魔力。每天傍晚下班后,或是周末闲暇时,你总能看到叁叁两两的男人不约而同地往巷子里走。
老陈就是其中之一。他在信江新区写字楼里做了十几年会计,可每个周五晚上雷打不动要回老南站后面的巷子。“你说为啥?”他眯着眼笑,“在这喝口茶比在家喝得香。”他常去的那家茶馆连招牌都没有,竹帘后面摆着五六张方桌,老板看见他就直接拎出珍藏的土茶。几个老哥们谁也不说话,就听着收音机里的赣剧,偶尔抬头看看巷子里经过的邻居。这种自在,是星级茶楼给不了的。
巷子深处的老手艺
往巷子深处走,那些开了二十年的理发店才叫有意思。老式转椅,烫头机还是上世纪的模样,但老师傅手上的推子比年轻人稳当多了。五十多岁的出租车司机刘师傅每个月都来找阿强理发:“十块钱,连刮脸带修眉,顺便还能听他讲讲这条巷子的新鲜事。”墙上贴着九十年代的港星海报,镜框边塞着街坊孩子的满月照,来这里理个发,理的是头发,收获的是半天的闲适。
要说最热闹的,还得数巷子中段那个修鞋摊。六十多岁的王师傅在这摆了叁十年摊,小马扎周围总围着人。补鞋的、配钥匙的、修伞的,来了都不急着走,就蹲在旁边看他飞针走线。刚送完外卖的小张来换电动车轮胎,顺手从旁边小吃店带了两根油条:“王叔帮我看看刹车,我蹲这儿吃个早饭。”这种自然而然的相处,让冰冷的维修变成了有温度的交流。
其实仔细想想,这些鹰潭男人常去的小巷子,早就不只是条通道。新城区那些光鲜的商场里,确实什么都有,可就是缺了这份随意。在巷子里,你可以穿着拖鞋晃悠,可以在小吃摊前蹲着吃烫粉,可以和修车师傅为了五块钱讨价还价半天最后相视一笑。这种接地气的生活滋味,或许就是男人们愿意一次次走进这些巷子的原因。
夜幕降临的时候,巷口烧烤摊的炭火亮起来,啤酒瓶碰撞声里夹杂着本地方言的笑骂。几个中年男人围坐在小桌旁,手机倒扣在桌上,谁也不去看。他们只是就着毛豆喝啤酒,偶尔抬头看看巷子尽头那轮月亮。在这样的夜晚,工作的疲惫和生活的烦恼,都随着巷子里的穿堂风飘远了。